首页 - 币安app > 信息与自组织(信息与自组织 pdf)

信息与自组织(信息与自组织 pdf)

发布于:2022-12-20 作者:沫沫 阅读:16

今天给各位分享信息与自组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信息与自组织 pdf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组织

协同学创始人哈肯(1988)给出了自组织的经典定义:“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干扰,则系统是自组织的,“特定”是指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非外界强加给系统的,而且外界是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系统的”,他还给用一个实例来解释:“比如说有一群工人,如果没有外部命令,而是靠某种相互默契,工人们协同工作,各尽职责来生产产品,我们把这种过程称为自组织。”

社会自组织是一种由社会人自发形成的规范、有序的系统,通常存在于正式组织(比如政府)管理空白的领域(也就是说,哪里存在政府职能缺失,哪里就有可能存在自组织来填补这部分社会管理职能)。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谓社区其实就是一种社会自组织。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说,"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在内在机制的驱动下,自行从简单向复杂、从粗糙向细致方向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复杂度和精细度的过程;

从热力学的观点来说,"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而不断地降低自身的熵含量,提高其有序度的过程;

从统计力学的观点来说,"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自发地从最可几状态向几率较低的方向迁移的过程;

从进化论的观点来说,"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在"遗传"、"变异"和"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下,其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不断地自我完善,从而不断提高其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的过程。C. R. Darwin的生物进化论的最大功绩就是排除了外因的主宰作用,首次从内在机制上、从一个自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来解释物种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信息自组织与web2.0的关系

首先要说明我对web2.0 这个概念并不怎么感冒,web2.0 时髦的定义是blog、网摘这些是web2.0的应用,对这种说法我是存疑的,如果真用1.0和2.0来区分互联网的不同发展阶段,而且标准是自组织的话,那么google也应该算web2.0的产品。因为google仰仗的pagerank技术就是一种信息自组织技术。。

PageRank利用了 Web 庞大的链接构造的特性。 从网页A导向网页B的链接被看作是对页面A对页面B的支持投票,Google根据这个投票数来判断页面的重要性。「重要性」高的页面所投的票的评价会更高,因而占据较高的排名位置。

实际上互联网页面的链接是每个网页制作者选择的,每个网页制作个体都会选择最有价值的东西来链接,因此链接的多少实际上代表了大众对某个信息的评价,Google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集合了大众的判断和智慧,才能做出有价值的搜索,因此说Google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的自组织,因为他做的只是把大众的选择组织了起来,而非创造了一种信息组织方法。从根本上说google虽然是一家技术公司,但是他的技术不是在组织信息,而是统计大众自组织信息。

写这篇文章之前犹豫了一下标题是用“自组织”好还是“组织”更好。因为觉得如果议论的是web2.0的话似乎还是自组织更合适一些,所以标题是现在这个样子。

互联网是信息产业,从历史上看,互联网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信息如何组织。当互联网上存在大量信息无法利用的时候冒出来一个雅虎。雅虎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杨志远们开发了一种有效的信息开掘方法,搜索引擎将杂乱无章的信息通过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方便了查询者的应用,可以说是互联网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但是第一代搜索引擎的最大弱点就是能够提供信息,但是很难提供信息的价值评价。用最简单的话来说,信息可以搜到,但搜到的都有用么?如果没用实际和垃圾差不多。

雅虎作为一个搜索引擎之所以没有能够继续前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能解决这一问题。Google 则比雅虎更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google成了搜索引擎的新代名词。方法就是如前所述的pagerank技术。

Google可以说是一项相当伟大的发明,在google 上你几乎可以查到任何事。但可惜的是google不是万能的。它比较适合查询资料,但是时效性较强的新闻和专业性的讨论就力不从心了。基于google同样技术的google news 很有特点,但是其头版经常出现纽约扬基棒球队如何如何。显然高链接率虽然能代表大众的关心程度,但是并不一定能代表消息本身的重要性。专家的意见虽然能看懂得人不多,却更有价值,由于理解的人少,链接就少,因此内容价值不一定能体现在链接率上。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美经贸关系大多数家庭主妇和普通职员不大会关心,但却是对整个社会都有影响的大事。

Google的这些短板给新兴的博客,网摘留出了空间。

博客这种信息组织形式实际上就是专业人士对信息的组织和创造。如果把单个人看作一个信息加工器的话,显然这个加工器的效能决定与他的专业经验和思考。这些通过博客这种组织起来之后就成了一种有个性的对某一领域的认识和评价。整个社会的庞大信息和知识的最终都是来自于个人,这也就是说抓住个人就能最终抓住整个社会。虽然个人的见解难免片面,但是将博客组织起来再用网摘加以读者评价,就出现了一种空前有效的创新的信息组织方法,这种组织方法可以说是任何传统信息组织都无法比拟的。而博客个人的专业性保证了信息的专业价值和权威性,这和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是异曲同工的。因此总的来说,博客和网摘等被称为web2.0的技术创造了一种空前高效和有价值的信息组织技术。

当然被称为web2.0的这些新技术并不是没有问题,这里先不讨论。

简述信息组织的思想方法

信息组织即信息的有序化与优质化,也就是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表征和排序,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使信息集合达到科学组合实现有效流通,促进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 信息组织具有:类聚性,系统性,动态性,多重性,综合性。

(1)信息选择:从采集到的、处于无序状态的信息流中甄别出有用的信息,剔除无用的信息,是信息组织过程的第一步。 (2)信息分析: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上对选择过的信息内、外特征进行细化、挖掘、加工整理并归类的信息活动。 (3)信息描述与揭示:也称为信息资源描述,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物质形态等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4)信息存贮:将经过加工整理序化后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存贮在特定的载体中的一种信息活动。 [编辑]

编辑本段信息组织的类型

1、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

(1)文字信息组织 (2)图像信息组织 (3)声音信息组织 (4)视频信息组织

2、按信息的加工程度划分

(1)一次信息组织 (2)二次信息组织 (3)三次信息组织

3、按信息的传播载体划分

(1)文献信息源 (2)非文献信息源 非文献信息源特指网络环境下没有以传统文献载体形式出现的信息源,如程序代码、网页、超文本等。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统称为网络信息源。

(1)信息组织的渗透性

信息组织的渗透性指信息组织存在于各种信息揭示、存贮和检索活动之中。

(2)信息组织的依附性

信息组织的依附性指信息组织无法独立存在,它要以信息的识别、揭示等活动为前提。

(3)信息组织的增效性

信息组织的增效性指信息组织可以增加信息传播、检索、利用的效率,是其他信息加工活动和利用信息的保障。

编辑本段信息组织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信息组织中进行描述和揭示的基本依据就是信息本身(the item obtained),因此,我们描述和揭示信息的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必须客观而准确,要根据信息本身所反映的各种特征加以科学地反映和序化,形成相应的信息组织的成果。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在信息组织中把握好这四个关系: (1)宏观信息组织与微观信息组织的关系 (2)信息组织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3)信息组织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4)不同信息处理方法之间的关系

3.目的性原则

信息组织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必须围绕用户的信息需求开展工作,注意信息机构的目标市场的需求状态及其变化特征,满足成本收益对称的原则。

4.现代化原则

信息组织现代化原则包括思想观念现代化和技术手段现代化两个方面。 信息组织的思想观念现代化集中体现在信息组织的标准化上,即信息组织工作的一致性、信息组织方法的规范性、信息组织系统的兼容性和信息组织成果的通用性。

编辑本段信息组织的要求

(1) 信息特征有序化。

一是要将内容或外在特征相同或者相关的信息集中在一起,把无关的信息区别开来;二是集中在一起的信息要有系统、有条理,按一定标识呈现某种秩序,并能表达某种意义;三是相关信息单元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化,并能产生某种关联性,或者能给人某种新的启示。

(2) 信息流向明确化。

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表明,信息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信息流动的方向。信息整序要做到信息流向明确化。首先,要认真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按照不同用户的信息活动特征确定信息的传递方向;其次,要注意根据信息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信息流动的方向,尽量形成信息合力。

(3) 信息流速适度化。

信息流速的不断加快使人们感受到巨大的信息压力,眼花缭乱的信息流可能会降低决策的效率。同时,人们面对的决策问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信息需要也在不断地更新。为此必须适当控制信息流动速度,把握信息传递时机,提高信息的效用。

编辑本段信息组织的目的

信息组织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实现无序信息向有序信息的转换”。具体地说,信息组织的目的应包括: ①减少社会信息流的混乱程度; ②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③建立信息产品与用户的联④节省社会信息活动的总成本。

编辑本段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

信息组织是由来已久的一种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从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中汲取营养,使自身逐渐得到充实和完善。 (1)系统理论 系统科学的思想是20世纪20年代由奥地利学者路得维希.冯.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在研究理论生物学的时候提出来的,他把系统定义为“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认为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总体。系统具有整体性、内部相关性、环境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目的性等特征。信息组织使信息有序化,使有组织的信息整体功能大于各个信息单元的功能之和。 (2)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由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伊利亚.普里高津(Ilya Prigogine)提出。其基本思想有两点:一是系统内部非平衡是有序之源;二是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而增加、维持有序性。信息组织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与信息,对信息整序加工使信息系统成为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因此,耗散结构理论可作为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 (3)协同性理论 协同性由德国科学家哈肯(Haken)于1970年提出,是一门研究系统进化普遍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系统是如何通过协作从无序到有序演化的规律。由于信息由许多信息单元构成,如何建立各个信息单元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使信息由无序向有序转化是信息组织的基本目标。 (4)突变理论 突变理论由法国数学家托姆(R. Thom)提出,它用形象而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揭示和预测事物的连续性中断的质变过程。突变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突变是产生有序性的重要源泉”。突变理论为信息组织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 (5)知识组织理论 知识组织理论最早由英国著名的分类法学家布利斯(Bliss)提出。所谓知识组织,是指对知识客体进行诸如整理、加工、揭示、控制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是关于知识组织的理论与方法。知识组织可分为主观知识的组织和客观知识的组织。主观知识的组织在人的大脑中进行,表现为复杂的神经生理活动,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等重点研究主观知识组织的内在机理;客观知识的组织是通过人的认知进行分类,并凭借一定的方法完成的。信息组织主要关注客观知识的组织活动。 (6)信息自组织理论 信息自组织是信息组织方法的拓展,是信息组织理论研究中的新课题。不借助外部控制而能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并维持稳定有序状态的系统称为自组织系统。信息自组织是指作为信息系统组成要素的信息,由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系统其他要素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协同性和默契性而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也就是信息系统无需外界指令而能自行组织信息,自我有序化和优化的过程。近年来,信息总量的持续增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系统显著地具备了自组织的条件,特别是网络信息已经具有自组织的开放性、远离平衡和非线性相关等特征。因此,研究信息自组织理论对于网络信息的组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第三节 分类标引的方法与规则 一、辨类的方法 二、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 三、分类标引的一般规则 四、各学科信息的分类标引规则 五、确定分类法使用本与图书改编 六、同类书区分 第四节 主题标引的方法与规则 一、主题概念分解与查表选词的方法 二、选择标引词的一般规则 三、各类型主题与各类型文献的主题标引规则

第七章 信息组织中的自然语言应用

第一节 自然语言在信息组织中的应用概述 一、自然语言的演化 二、自然语言区别于受控语言的特点 三、自然语言处理及其在信息组织和检索中的应用 第二节 自然语言在信息组织中的应用 一、自动标引的实现基础——自动分词 二、自然语言标引 三、自动分类 第三节 自然语言检索系统与自然语言检索 一、自然语言检索系统概述 二、自然语言检索 三、全文检索 四、搜索引擎的自然语言检索 五、自然语言检索系统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 第四节 后控制检索 一、后控制机制概述 二、国内外后控词表研究及其应用现状 三、网络检索系统中的后控制技术

第八章网络信息组织

第一节 网络信息类型与特点 一、网络信息及其类型 二、网络信息的环境特点和组织的难点 三、网络信息组织的目标 第二节 网络信息的分类组织 一、传统分类法应用于网络信息组织 二、网络信息分类法与分类模式 三、网络信息自动分类 第三节 网络信息的主题组织 一、基于网络的叙词表的发展 二、叙词表在网络多媒体信息组织中的应用 三、主题法在网关中的应用 第四节 基于本体的信息组织 一、语义网信息组织新模式 二、本体基本原理 三、网络本体描述语言 四、本体构造 五、本体标注 第五节 网络信息组织方式 一、文件方式 二、数据库方式 三、主题树方式 四、搜索引擎方式 五、Web2.0信息自组织方式 第六节 网络信息重组与知识挖掘 一、网络信息重组与导航 二、网络知识挖掘

第九章 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

第一节 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概述 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二、数字图书馆的含义 三、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特点 四、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的特点 第二节 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基本结构 二、数字信息资源的信息结构 三、数字图书馆用户获取信息的模式 四、信息资源组织的基本原则 五、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步骤 第三节 数字信息资源的描述 一、元数据的定义、类型 二、DC 三、MODS 四、XML与RDF 第四节 数字信息资源的标引与整合 一、数字信息资源标引与整合的含义 二、数字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 三、非文本信息资源的标引与整合  四、异构数字资源库的整合 第十章 信息组织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向 第一节 古代信息组织 一、信息组织产生的基础 二、古代的信息组织 第二节 近代信息组织 一、近代国外信息组织 二、我国近代的信息组织 三、近代信息组织的特点 第三节 现代信息组织 一、现代信息组织方法的发展 二、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探讨与实践 三、现代信息组织的特点 第四节 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组织环境的变化 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信息组织 三、信息内容揭示深入化 四、信息组织方法集成化 五、信息组织技术智能化 六、信息组织系统兼容化与标准化 七、信息组织工具易用化 八、信息组织理论研究的拓展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外重要信息组织工具简介 附录二 “信息组织”课程推荐书目  

语言是物质吗?

语言属于精神而表现为物质。

语言是精神的产物,语言产生于认识和思维的需要,是人类精神的能力。

理性通过感性知觉对客观对象的把握有两个层次,初步是经感觉而形成表象,既使离开刺激我们感官的对象,人类精神仍然可以重构对象的印象,并可能运用这些印象进行所谓的形象思维,并做出相应的判断。

更高一级,人类还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即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能力。这种思维就要运用语言来进行,因为概念是以语言的形式存在的。抽象的概念是人类精神的产物,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

扩展资料

语言就广义而言,是采用一套具有共同处理规则来进行表达的沟通指令,指令会以视觉、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传递。严格来说,语言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指令-自然语言。

所有人都是通过学习从而获得的语言能力,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语言学就是从人类研究语言分类与规则而发展出来的。

研究语言的专家被称为语言学家。当人类发现了某些动物能够以某种方式沟通,就诞生了动物语言的概念。到了电脑的诞生,人类需要给予电脑指令。这种“单向沟通”就成了电脑语言。

语言的表达方式是指人们使用语言的形式,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人的肢体行为和文字。

人的肢体行为是人们使用语言的主要形式,口述声音、手势及表情就是人的肢体行为体现。口语是人类使用行为进行语言交流的最主要的方式。

请问信息是物质吗?

这里我们将对这一观点展开阐述。

信息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而不是物质本身。它是与物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类范畴,它与物质的关系同运动、时间、空间与物质的关系相似,与物质不可分,却又不等同于物质。1

,信息与物质是紧密联系的

一方面,物质是信息的基础,信息不能离开物质而单独存在,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不存在与物质相分离的信息。

(1)信息的产生是以物质及其运动或者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前提的,信息的表达是对特定的物质及其运动过程的反映。如果世界混沌一团,彼此之间没有区别,也就无所谓信息。因为一物之所以为其自身,必有与他物不同的结构、组织和有序性,或者说有自己的特性,而这种特性的反映正是一种信息。比如,一朵红色康乃馨传递出一种"红色的"信息,这是花朵的分子和原子结构正好能够反射和吸收一定的波长的光这一物理特性的反映。如果世界没有运动变化,永恒静寂,没有新的特征出现,也不会有新的信息产生。只有变化着的事物才能不断向外界发布反映自己发展特征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是对物质特性的表征,信息是对物质变化的记录。

(2)信息的存储需要以物质为载体,信息的传播需要借助于物质的通道、线路或介质场。信息的物质载体有多种形式,一般来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物质实体,可以通过某种物理的或化学的手段把信息源发送出来的信息固定在其上,如石刻、壁画、磁带、光盘、书籍、器物、气味等都是用物质作为保留特定信息的载体。一类是物质波,如声波、光波、电磁波等。物质波是传递信息的最有效的载体,可以将我们无法直接面对的信息传递过来。比如,对于一个距我们很遥远的天体,可以用各种仪器接受它发出的光波、X线、引力波等,通过这些物质波所荷载的信息来了解这个天体。另一类是符号载体,如语音、文字、图形、动作和各种语言(包括动物语言)。它们是专门为载带信息而出现的,虽然具有一定的直观形态,却必须借助于前两类信息载体才能起作用。信息对物质载体的依赖性正是它无法与物质分离的重要体现。

因此可以说,离开了物质就不可能有信息,不存在完全脱离物质的信息。

另一方面,信息是物质无法摆脱的属性,物质及其运动离不开信息,任何物质运动过程都必须借助信息及信息交换才能完成。

(1)哪里有物质存在,哪里就会有信息,任何物质系统中都能发出信息。不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大小各异的物体,复杂程度不一的系统,均可成为信息之源。

(2)物质系统的运动演化过程必须伴随某种程度的信息交换,而且,对信息交流的需要不仅仅是人类或生命系统的特权,对于无机界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知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除了要与环境有物质的、能量的交换之外,信息的交换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个人与世隔绝,只充分保障他的衣食,却不给他与外界信息交流的机会,那么,这个人只能成为反应迟钝、思维能力低下的人,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在无机自然界中,信息是导致自组织现象出现的重要因素。自组织现象是指,在大量微粒聚集在一起做无序运动的系统中,在一定的条件下,系统中的微粒好像接到了统一的命令,自己组织起来协调行动,形成宏观的空间和时间上的有序运动。科学家们指出,自然界从原始的混乱状态演变到今天这种结构复杂、组织多样的世界,自组织功不可没。这间接地说明了信息在无机自然界的演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物质是无法摆脱信息的,没有信息或信息交换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2

,信息具有不同于物质的独特性质

我们知道,实物和场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而信息世界与我们熟识的实物世界和场世界却有着很大的不同。比较信息与物质的特征,它们在以下两点具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任何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是惟一的,它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往另一个地方,却不能既在此地又在彼地。当它移往别处后,原来的地方便不再有其本身了。而信息在空间中却不是惟一的,当某人把他所拥有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之后,他本人的知识并未丧失,反而有可能在传授过程中由于反复运用这些知识而得到进一步巩固。

第二,物质是具有质量的。以任何形式存在的物质都具有一定的质量,实体具有质量,场具有能量、质量和动量。而信息虽然离不开物质,需要以文字、语言、图像、电磁波等具体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但它本身却没有质量。

所以我们说,信息与物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信息不等于物质,也不可笼统地说它是物质的。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析维纳的命题,探讨一下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关系。3

,信息对物质\能量具有依赖关系

维纳的命题把能量与物质并列,说明他所讲的物质与哲学上唯物论讲的物质在概念上有所不同。维纳的物质指的是物质材料或质料,他的命题强调对材料、能量和信息三者加以区分。在这个前提下,维纳的命题是完全正确的,信息既不是材料,也不是能量,信息有着与材料、能量不同的特点。

(1)信息是可分享的,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而不会损耗和消失,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一本书中获得同样的信息。而对于材料与能量来说,每使用一次就有一些损耗,最终的结局是材料报废,能量消耗殆尽。

(2)信息的交换具有不守恒性。与材料和能量的交换不同,信息交换能够产生增殖效应,如果两个人各自拥有一份信息,交换后各自就拥有了两份信息。材料和能量的交换则是守恒的,如果有两个人,一个人手中有一个桃,另一个人手中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的结果只是水果易主,量上不会增加。

(3)信息可以与其生成的母体分离,而被其他载体保存和传播。某物的信息不是该物本身,而是一种只有通过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属性。这种属性可以与它赖以产生的母体分离。由于这种可分离性,我们能够不直接作用于某物,便采集到它的信息,使我们可以了解很久以的发生的事情,可以知道极为遥远地方发生的事件。

然而,信息与材料、能量的关系是比较奇妙的。除了能量和信息都不能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之外,信息和能量之间也是互为依存,一切信息运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虽然信息流与能量流不是一种东西,但是,它们二者是同时并存的。有能量流,必定有信息流;有信息流,必定有能量流。只不过信息流与能量流的大小不一定是成比例的,小的能量流传送大的信息流,或者大的能量流传送小的信息流等情形都有可能出现。

信息所具有的与材料、能量不同的特点,正好辅证了信息和物质不是同一个东西;而信息对能量的依赖性归根到底是信息对物质的依赖性的表现,是对信息是一种物质属性的很好说明。

信息与自组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信息与自组织 pdf、信息与自组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信息与自组织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