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以及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发言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这个我知道,我们公司报名了。给你一份邀请函吧,看了就知道怎么报名
致力于高速公路信息化的产业界朋友:
起步于1999年的“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暨技术产品展示会”,从关注我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到信息化建设,从小规模的技术交流到2014年第17届行业盛会,十几年来,为推动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同行间的经验与技术交流,推广新技术与新产品应用,中国公路学会定于2015年3月19-20日在南昌举办第17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暨技术产品展示会。
欢迎各有关企业和机构参会或参展。
一、会议内容
1、形势分析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高速公路应用前景分析;高速公路信息化发展展望与应用需求分析;高速公路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智慧高速公路发展展望等。
2、信息化管理
高速公路(网)运行监测;高速公路应急处置与指挥调度管理;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养护及路政管理信息化;收费站与服务区管理信息化;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信息化;新技术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探讨等。
3、规划设计
省域路网中心的规划、建设与实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设计理念的创新与发展;高速公路收费、通信、监控等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
4、综合技术
高速公路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高速公路综合监控与交通指挥调度;高速公路信息资源共享与出行服务;相邻省份高速公路信息互通;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检测;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高速公路视频会议系统;高速公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等。
5、联网收费
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ETC运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ETC客服体系的标准化;跨省市联网ETC有关问题探讨等。
计重收费:计重收费运营管理及系统升级改造探讨;ETC环境下计重收费系统的应用等。
路径识别: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多义性路径识别;路径识别与ETC系统的联动;牌照识别技术在路径识别中的应用与发展等。
新技术应用:自由流收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便携式收费技术的实践;无人值守的高速公路自动发卡机的应用等。
6、联网监控
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的网络化与智能化;高清视频监控、全程监控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视频联网改造与系统设计;视频事件检测与应急处置;无线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等。
7、专用通信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升级改造与扩容;无线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的应用与发展;智能光网络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等。
8、高速公路运营节能
隧道通风、照明及供配电节能;照明灯具的选择及智能控制研究与应用;隧道、收费站与服务区照明节能实践等。
9、新技术新产品展示
二、参会对象
省(区、市)交通主管部门;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等单位和部门;高速公路机电与信息化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科研等单位和部门;各级公路学会会员单位;高速公路系统集成商、产品供应商等。
三、商务活动
大会将同期举办第17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技术产品展示会,并将推出形式多样的商务活动,欢迎企业积极参与(详见商务活动报价表)。
四、会议地点
地点:南昌国际展览中心主馆、A馆、B馆
五、会议组织
主办:中国公路学会
承办:《中国交通信息化》杂志
六、会务组通联
ph136、9157、4660----=Q;279/1866//326
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陈大卫、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视察信息化工作
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以“数字国土工程”为龙头,积极推进“金土工程”工作。
2005~2006年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主要成果:开发完善了一批政务系统,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建立了国内包含地质专业种类全、覆盖范围大、数据量多的全国地质工作程度空间数据库;加强了网络、数据中心等建设,开通国土资源视频会议,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保障更加有力;开展了系统培训和推广应用,逐步规范试点示范建设;开展对全国各省级、市级国土资源部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情况检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政务公开得到有力推进,信息服务内容日趋丰富,服务特点日益突出。
目前,国土资源电子基础平台已经下发到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部门使用,促进了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化的发展。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会场
专栏五
金土工程
曾培炎副总理视察国土资源部时指示要实施“金土工程”
2004年1月13日,曾培炎副总理到国土资源部视察工作时提出要实施“金土工程”。国土资源部认真贯彻曾培炎副总理的指示精神,积极推动全国“金土工程”的立项和建设。目前,“金土工程”已经成为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工程之一。
金土工程是面向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支持发展、服务社会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程。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主要任务,一是建立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二是建立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三是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系统;四是建立基础性、公益性国土资源数据库。
金土工程建设的总体框架是,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库为基础,以国土资源信息网络为依托,以标准、制度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地政、矿政、地质环境等主要管理业务流程优化为主线,以支撑国土资源管理决策为核心,形成互联互通、贯穿上下的政务管理、决策支持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体系。
金土工程实施的路线是,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统一管理、维护、更新、展现各类数据,并对应用提供支撑,统一对外提供信息服务。采用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和整合各级应用系统,实现横向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协同。采用统一开发和部署的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管理业务联动。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
国土资源部电子政务基础平台采用配置管理的设计理念,基于J2EE框架,构建集OA、MIS、GIS于一体的,符合国土资源行业特点的政务管理集成环境,包括搭建环境、配置环境、个人工作台三部分。为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促进共同资源政务规范化管理、推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的技术框架和产品构成
个人工作台——GIS应用
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的建设用地申报审批管理运转体系。目前,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已在部机关9个业务司局部署,实现了9个业务司局从申报到审批全过程的电子化和并联会审的网络化,以及建设用地信息网上发布。开发了报盘软件并下发各地,为各省远程报件奠定了基础。多数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也建成了建设用地审批系统,福建、贵州、湖南等省还实现了市、县建设用地远程报批。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规范了建设用地报批管理,变串行审批为并行审批,缩短了审查周期,9个司局审查时间由原来的30多天缩短为5天,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审批信息的网上公开,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党和国家领导人吴官正、曾培炎等来国土资源部视察听取了系统应用情况的汇报,对系统给予了较高评价,农业部、水利部等部委多次来我部对该系统进行考查、调研,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国土资源报各大媒体曾对系统应用情况进行报导。
国土资源部9个司局联合会审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审批信息网上发布
国家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国家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集成了全国、31个省、81个重点城市的规划数据大型GIS综合网络数据库,总数据量约8G。实现了多层次(全国、省、重点城市),多来源(源数据来自不同地方),多比例尺(1∶400万、1∶50万、1∶1万~1∶25万),多数据类型(图形数据、表格数据、文本数据)的基于ArcGIS 数据结构,通过ArcSDE调用SQLServer数据库的数据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国土资源部土地管理日常业务工作的基本工具,应用于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会审会、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查、土地利用遥感检测等工作中,WebGIS查询系统提供信息查询服务,指导各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和系统建设。
国家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内容
国家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
该项目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全国20世纪的地质成果资料,建立了目前国内包含地质专业种类最全、覆盖范围最大、数据量最多的全国地质工作程度空间数据库。数据库由94699条地质工作程度面元矢量数据、56802条矿产地点元矢量数据和137248条矿区实物工作量关系型数据组成。地质工作包含区调、物探、化探、矿产勘查、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调查等8类专业,矿产地涵盖有色、黑色、贵金属、稀有稀土、能源、非金属和水气矿产等13个矿种系列,矿区实物工作量涉及到钻探、槽探、坑探等。研制和开发了基于MapObjects和MapGIS平台的2套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编制了由150张图组成的全国地质工作程度图集,制作了方便于查阅的回放图。在数据库基础上,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我国20世纪的地质工作程度,提出今后我国地质工作规划部署建议。作为一项重要的地质资料公益性服务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5年5月31日向全社会进行了发布并提供使用。
2005~2006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2005~2006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中国海洋地质工作管理数据库及信息系统
通过分析我国海洋地质工作形势与多层次组织结构、多角色人件控制管理特点,引用工作流理念与技术,设计并构造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地质工作管理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系统对象划分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管理部门与专业调查机构两层架构,以项目过程管理为主线,以数据与信息共享为目的,专业数据库涵盖了海洋石油、海洋矿产、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管理数据库包括了海洋地质项目管理信息库、成果库、知识标准库、人才库、设备库,系统全面集成了我国专业调查人力资源、先进设备与船舶跟踪、重要历史成果,是海洋地质工作管理、部署和决策的重要手段。
项目成功运用了工作流分析与建模、网络、数据库和WEBGIS技术,功能适用、数据全面,便于多层面、多用户和分布与协同环境下使用。系统已完成用户培训并已在网上运行。
2005~2006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海洋地质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界面图
2004年11月23日,国土资源科技工作会议(地方)在江苏徐州召开。鹿心社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切实加强地方国土资源科技工作。
2005年1月22日,中国地质科学院首批5个重点开放实验室正式挂牌,分别是: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地壳变形地表过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地下水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2005年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中国申报的浙江雁荡山、福建泰宁大金湖、内蒙古克什克腾、四川文兴4家地质公园通过评审。
2005年2月16日,由中国地质大学组建的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审查。
2005~2006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2005年3月15日,《地质学报》和《地质论评》两刊分别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和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2005~2006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华美金凤鸟化石
2005年3月20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季强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公布了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发现鸟类化石——华美金凤鸟省。认为这是世界最原始的鸟类化石。
2005年3月28日,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土资源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2005年4月18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举行竣工典礼,曾培炎副总理发表重要讲话,孙文盛部长主持典礼,鹿心社副部长宣读表彰决定,授予王达等16位同志“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曾培炎副总理向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进工作者颁奖
2005年4月22日,第36个“世界地球日”纪念活动在国土资源部举行,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为“世界地球日”纪念邮票首发式揭幕,李元副部长主持了首发式。这是我国发行的第一枚“世界地球日”纪念邮票。
何鲁丽副委员长和孙文盛部长为“世界地球日”纪念邮票首发式揭幕
学生们观看“世界地球日”宣传展板
2005年4月30日,中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第一航段考察任务结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派出7位科技人员参加了这一重大的科学考察活动。
中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第一航段考察任务结束
2005年5月1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3位科学家刘晓春、任留东、徐刚完成了对南极普里兹造山带地质考察,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系统地对该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2005年5月31日,“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得到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为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迈出了重要一步。
2005年6月25日,第15个“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6.25”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现场
鹿心社副部长认真回答记者提问
2005年6月29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孙文盛部长为这次研讨会发来贺信,鹿心社副部长发表重要讲话,并对今后几年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研讨会现场
“金土工程”项目发布会现场
2005年8月7日,同位素丰度与原子量测定及其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国土资源部科学家丁悌平报告了硅原子量测量的最新成果。
2005年8月18日,第八届国际矿床地质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2005~2006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2005年8月26日至29日,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和中国地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召开,孙文盛部长向大会发来致词,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先生在大会上致词。
2005年9月14日,“大型科学装备远程共享示范——离子探针质谱仪远程共享控制系统”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首次实现离子探针质谱仪远程测定锆石年龄。
2005年9月14日,我国政府与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联合举办的第42届年会在北京召开,汪民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2005年12月16日,国土资源部科学家杨文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土资源部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
2005年12月19日,国土资源部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土资源部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
2006年1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颁布,这是中国地质工作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06年1月23日,中国地质学会第10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选揭晓,评选产生了10个金锤奖、40个银锤奖。
孙文盛部长向金银锤奖获得者颁奖
2006年1月24日,由中国两院院士评选的“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发布,国土资源部科学家参加并实施的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我国测定珠穆朗玛峰“身高”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入地下5158.2m等3项地学成果入选。
2006年3月1日,国土资源部网站在国务院信息办组织的2005年度中国政府网站评估中名列前茅。
2006年3月18日,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中国委员会成立,孟宪来任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中国委员会主任。
2006年3月31日,《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颁布,确定用15年时间显著提升国土资源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推动并实现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
曾培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
2006年4月3日,全国地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就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做出重要批示,曾培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2006年4月3日,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曾培炎副总理出席颁奖仪式。
曾培炎副总理向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颁奖
领导参观国土资源部“十五”重大科技成果展
2006年4月5日,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孙文盛部长做重要讲话,提出了“科技兴地”战略的总体思路,李元副部长做大会总结。会议讨论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的决定》和《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国土资源系统“十五”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并举办了国土资源部“十五”重大科技成果展。
2006年4月22日,第37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鹿心社副部长参加纪念活动并致辞。
2006年4月27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七个主要预期指标和七项主要任务。
2006年5月10日,国土资源部做出《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的决定》,标志着国土资源部“科技兴地”战略正式启动全面实施。
2006年6月16日,国土资源部科学家尤海鲁等撰写的“中国西北早白垩世两栖型今鸟类化石”一文在美国《Science》杂志发表。研究认为中国甘肃鸟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今鸟类化石。
甘肃鸟化石
2006年6月20日,为了加强对国土资源科技工作的领导,全面实施“科技兴地”战略,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导小组成立,孙文盛部长任组长,李元、鹿心社、贠小苏、汪民、王世元副部长任副组长。
2006年6月25日,第16个“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李元副部长,王世元副部长到现场参加活动。
6.25“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现场
李元、王世元副部长认真回答群众提问
2005~2006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2006年7月21日,中国地质博物馆庆祝建馆90周年暨“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孙文盛部长为中国地质博物馆“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揭牌,并为巨型山东龙雕塑落成剪彩。
2006年8月19日,中国白垩纪大陆科探井开钻。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集团总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100多位专家、技术人员和钻井工人参加了开钻典礼。
2006年9月5日,《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审查实施办法(试行)》出台。
2006年9月16日至21日,第六届国际地质及环境材料分析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是:资源与环境材料的现代分析技术。
2005~2006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2006年9月19日,成都理工大学、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科学家在西藏发现全球第三颗超过40亿年的碎屑锆石。
2006年10月9日,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孙文盛部长任大会组委会名誉主席,贠小苏副部长任大会组委会主席。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地下水的现状和未来。
2006年10月12日,为全面实施“科技兴地”战略,促进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发展重大问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快推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进步,国土资源部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由48位专家组成,李元副部长任主任委员。
2006年10月20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50周年。曾培炎副总理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题词:继往开来,再创辉煌。李元副部长代表孙文盛部长致辞。
2006年11月15日,何梁何利基金2006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梦熊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中国地质科学院50周年院庆现场
专栏一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节选)
2006年1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颁布。为贯彻落实《决定》,2006年4月3日,全国地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要重视和加强地质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曾培炎副总理莅临大会并做重要讲话,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地质工作,要努力做到”四个统筹”,即统筹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矿产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勘查,统筹国内地质事业发展与地质领域对外开放。
曾培炎副总理在全国地质工作会上讲话
《决定》指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地质科技创新能力:
(一)推进地质科技进步。完善地质科技创新体系,编制全国地质科学和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积极开展重大地质问题科技攻关。积极开展非常规油气资源、低品位资源、难利用资源以及尾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加快推进地质工作信息化,实施地壳探测工程,提高地球认知、资源勘查和灾害预警水平。提升地质装备水平,提高现有地质装备利用的效率,增强矿产资源勘查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野外长期观测站网等科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地质类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地质科技领域的作用。建立多渠道的地质科技投入体系。
(二)积极发展地质教育。大力发展地质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地质类学科建设,调整优化地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地质类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和共建。加大对地质类教育的财政投入。保持合理的地质类学生招生规模。国家奖学金和资助贫困学生政策进一步向地质类学生倾斜,提倡高等院校地质类教师到地质勘查单位挂职,鼓励学生毕业后到地质一线就业。在中小学教学中增加地球科学方面的内容。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地球科学、资源环境、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知识。
(三)加快地质人才开发。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地质人才开发机制和管理体制。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项目负责人中要有一定比例的中青年技术骨干。改善野外地质工作条件,对野外地质工作人员继续实行工资倾斜政策,逐步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勘查开采项目收益分配的新机制,为稳定地质人才队伍创造良好环境。
专栏二
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大会
孙文盛部长和李元副部长向先进个人颁奖
2006年4月5日至6日,国土资源部建部以来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部署实施“科技兴地”战略,动员整个国土资源系统,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
孙文盛部长在会上做重要讲话,重点部署了“科技兴地”战略,并提出了实施“科技兴地”战略的三条政策措施: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切实保障科技投入;进一步改进科技管理方式。
2005~2006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大会发布了《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讨论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的决定》,决定成立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导小组和科学技术委员会。大会对国土资源系统50个“十五”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140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国土资源部“十五”重大科技成果展,展示了国土资源部的科技实力。
为贯彻落实本次科学技术大会的精神,国土资源部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2006年3月31日,《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颁布。
2006年5月10日,国土资源部《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的决定》颁布。
2006年6月20日,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导小组成立。
2006年9月5日,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审查办法(试行)》出台。
2006年10月12日,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专栏三
孙文盛部长在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节选)
实施“科技兴地”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显著增强国土资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杰出人才不断涌现的人才培养机制,整体提升系统人员素质。促进科学技术更加紧密地与国土资源工作相结合,促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和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服务,努力实现国土资源工作的现代化。
孙文盛部长在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
(一)必须确立实施“科技兴地”战略的重点目标任务。实施“科技兴地”战略,重在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增强解决国土资源重大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国土资源工作的贡献率。
(二)实施一批带动性、突破性、原创性的重大科技专项。落实“科技兴地”战略的重点任务,必须按照有利于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有利于实现关键技术集成,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有利于改善科技基础条件的原则,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任务是要建立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体系。这就是要围绕国家科技工作的战略部署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为主,形成由公益性科研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和相关高校组成的部和地方配置合理、协调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四)建立高素质的科技队伍,不断培养杰出人才。一定要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和凝聚优秀人才、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加大力度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坚持从实践中培养人才的原则,以国家和部重大科技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为依托,培养一批能解决重大问题的高层次人才,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国际一流的学术团队,在省、市两级培养一大批青年科技骨干,形成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老中青结合的科技队伍。
专栏四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胜利竣工
曾培炎副总理与许志琴院士在亲切交谈
2005年4月18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竣工典礼在江苏省东海县大陆科学钻探现场举行。孙文盛部长主持典礼,曾培炎副总理出席竣工典礼并讲话,强调要加强地球科学理论研究,加快地球探测技术发展,并向广大地质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一是加强重大地质课题研究;二是推进地质科技进步与创新;三是深化地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四是重视地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五是扩大地质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典礼上,王达等16位同志被授予“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向自然界挑战的三大壮举。被称为“入地工程”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也是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中正在实施的20个项目里最大的项目。科钻一井开钻1353天,在坚硬的结晶岩中钻进5158.2m,连续取心钻井,不仅在我国没有先例,在世界上也属于高难度的钻井工程。通过实施这一工程,在地质科学研究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对地壳成分、结构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的认识,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在工程技术方面,有力地促进了钻探、测井、实验测试等地质探测技术的发展,研制成功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钻进系统,提高了我国地球科学理论和地球探测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
竣工典礼现场
2019年9月27日,主题为“万物互联 智领未来”的2019湖南省高职院校AIoT校园信息化研讨会在长沙召开,研讨会由咚咚智能主办,旨在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教育信息化2.0。
信息化建设研讨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发言、信息化建设研讨会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信息化建设研讨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