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以及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 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自从苹果的Retina屏出来之后,国内的显示产业曾像打了兴奋剂,有一段漂亮的高清增长曲线,但很快又故态复萌,三星、乐视、小米这些电视手机显示面板大户,无论是更大的尺寸、更高的分辨率、曲面屏还是智能屏,都没能打破显示产业低迷的僵局。
数百万年来,我们人类肉眼看到的世界就是立体的,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人类的显示技术一定会朝3D这一方向靠拢。当然,同样的目标,路径却有千万条。现在市面上看到的主要有这么几种:3DMax、VR/AR技术、全息影像。
3D Max在各大院线已经普及,但戴着3D眼镜的3D电视走进老百姓客厅这事,现在看来难说成功;VR/AR也还停留在玩具级别,让人头晕目眩,火一阵就被抛弃了;全息影像还在实验室当中,要走出来还有很长的路。
要打破显示产业低迷的僵局,远水救不了近渴。
2017年1月5日,美国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CES上,一家名叫康得新的中国公司带来了另外一种路径:裸眼3D技术。
与引领了上一个显示产业黄金周期的液晶屏一样,裸眼3D有着自身强大的技术能力与合理的市场发展逻辑,当然这也包括国家扶持所带来的政策红利。
5年内超千亿+规模市场带来最强预期
还记得2016年05月我写过一篇文章《2018年,所有智能手机或都是裸眼3D屏幕》,此言一出,引发很多网友争议,有质疑也有赞同,今天我还是坚持同样的看法。
从人类视觉的观感体验来看,3D尤其是裸眼3D无疑更加贴近人类的观赏需求,其对2D的取而代之也是大势所趋。基于当下显示领域的使用比重,我们假设全部的屏幕由2D升级为裸眼3D屏幕,这是一个多大的市场规模呢?以覆盖最广泛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为例,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亿部,而一部手机的造价成本中,显示屏可以占据2、3成。照此粗略估算,2016年光是国内智能手机屏幕市场就可以达到1500亿元左右。
电视、电脑、医疗、汽车、旅游、教育等众多领域都是显示屏重度依赖区,这些都是裸眼3D技术大展拳脚的领地。有专家认为,5年内裸眼3D发展成超千亿市场规模完全可能。
问题的关键在于,裸眼3D技术能否有如此强悍的覆盖能力?康得新在美国CES电子展上所展示的最新裸眼3D产品回答了这个核心问题。
对比上次采访看到产品,我最大的感受是康得新更加强调裸眼3D技术在各个显示领域的具体应用。
比如,康得新展示的裸眼 3D+手术医学影像。在康得新的裸眼3D显示下,患者肌肉、血管都以立体呈现,脏器厚度、深度以及组织关系都层次分明,还可以清晰地呈现出各种解剖关系,逼真的3D影像使医生有很真实的临床感受,更快速掌握关键医学技术。可以说,面对生命,裸眼3D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无法用金钱来估算。
又比如,在资本快速集中的游戏领域,康得新通过两台50 寸裸眼3D屏游戏机展示了最新的 XYZweaving技术,这项技术可以使玩家在对打的时候,近距离观看3D画面而不会感到眩晕,沉浸感与代入感得到巨大提升——完全可以预料,这样的游戏设备将是未来的主流方式之一。
除此之外,康得新展示的裸眼3D手机、平板、电视、笔记本、广告机、电视墙等,都是裸眼3D显示技术在各个领域场景的应用。据了解,中兴已经和康得新合作,开发了一款裸眼3D手机天机7MAX,华为、联想、TCL以及三星等知名厂商也正在积极和康得新接触,洽谈合作方式,换言之,在不久的将来,裸眼3D屏的手机屏幕将大行其道。
在商业实体经济中,裸眼3D的潜力同样得以发掘。比如美国最大的连锁百货公司之一KOHLS百货负责人体验过康得新的裸眼3D后,他们认为裸眼3D显示可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新颖独特的购物新体验,有助于增加客流量和营业额。
技术矩阵为产业升级和融合提供解决方案
在拥有了最基本的市场发展逻辑后,技术往往成为左右产品和产业最终表现的决定因素。
迥异于其它3D技术的单兵作战和迭代不强,康得新凭借其市值近700亿的资金实力,搭建了包括光学部件、裸眼3D模组和软件在内的完备裸眼3D产业链生态系统,特别是与飞利浦达成战略合作后,拥有超过1000 余项裸眼3D专利知识产权权利并建设了全球唯一一条裸眼3D生产线。
核心技术的领先带来的必然是产业的升级,典型方面就是显示产业中的内容制作。在未来,视频内容制作团队将会更多的满足观众的体验需求,以更加立体有冲击力的形式重塑内容输出。与此同时,线下影院、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显示设备,也将被倒逼升级改革,一旦它们不支持裸眼3D,则可能面临着对用户“失控”、直至全部流失。以此类推,这种危险还广泛存在于以平台、流量和社交为特征的虚拟经济中,因为消费体验在这一领域很容易被无限的放大,并且被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实现可能,这一方面,技术到位是最有力的支撑,而康得新的裸眼3D技术恰好做到了这一点。
事实上,在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支撑下,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裸眼3D技术将会被运用到更多的显示场景之中,而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裸眼3D技术也势必将与这些产业展开新的融合。延续前面的话题,康得新的裸眼3D技术在内容端、应用端和技术端倒逼了显示领域内容制作的产业升级,那么新的产业如何生存,如何立足,如何发展,这些统统都离不开裸眼3D技术的发力。这种力量在互联网时代,更多的是以融合的形式呈现,而不是单一的某一种特征。比如康得新与国广东方创立的东方视界,就是国内首家3D内容运营平台,主要业务是聚合3D视频、3D游戏、3D内容以及2D转3D业务,充分借鉴吸收了传统显示产业和裸眼3D技术的互补优势,并且在商业变现上得以最大程度释放。
政策红利或成未来发展最大契机
目前,官方对裸眼3D已经高度重视,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乔跃山副司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裸眼3D被纳入中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于裸眼3D产业的发展是标志性的,也是工信部与各相关厂家共同努力推动的重要成果。裸眼3D技术还原了自然,为人类带来了美好的视觉感受,是消费电子发3展的重要方向。工信部愿积极支持各厂家,共同推动裸眼3D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助力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振兴。
这种直接的政策导向和优惠推动无疑是对蓄势待发的裸眼3D技术的一个极大鼓舞,同时也为观望中的资本市场注入了有力的一剂强心剂,中国显示产业有望重获重视与青睐。
原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卫哲曾说过,凡是对于用户和消费者体验、效率,不能成倍提高的(新技术),就不是好的(新技术)。诺基亚的没落就充分说明很多巨头在新技术的应用上是后知后觉的。成倍提高了用户观感体验的裸眼3D技术,在这一波视觉革命浪潮中,对于手机、电视、电影等显示领域的影响同样如此巨大,大规模洗牌在所难免。当然,洗牌后的手机、电视等领域的裸眼3D市场份额,将会更加巨大,显示产业或将在“大乱之后迎来大治”。
这里和大家做个约定,2018年底,我们再来谈谈裸眼3D,看看那个时候,你看这篇文章所用的显示屏是不是裸眼3D的,裸眼3D又能否将显示产业带出僵局?
赵宏民/文
姓名:赵泽良 性别: 男 职务: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 个人简历:2008年8月。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任信息安全协调司副司长;2010年2月。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
通信发展司是工信部的垂直管理机构,是正厅级建制故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是正厅级领导
2月26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表示,将继续加大对汽车半导体的技术攻关,推动汽车半导体生产线制造能力提升,指导车规级验证试用能力建设。
当天,由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和装备工业一司主办,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承办的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专题研讨会暨《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下称“《手册》”)发布活动在京举行。
乔跃山表示,半导体是信息社会的基石,是汽车行业电动化、联网化、智能化升级的基础和源动力。近年来,在汽车行业的支持下,国内汽车半导体技术发展迅速,但整体来看,国内半导体企业对于汽车产业的需求,以及对汽车半导体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经验不足,在车用领域尚未形成系统化的供应能力。去年四季度以来,芯片产能供应紧缺,更突显汽车半导体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
会上发布的《手册》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和装备工业一司指导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单位共同编制,旨在促进汽车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推广优秀的汽车半导体产品,促进汽车企业与半导体企业的沟通对接。
据介绍,《手册》编制工作于2020年6月启动,调研了产业链上游的半导体企业与下游的汽车企业与零部件厂商近120家单位,经过多轮研讨,广泛征求了汽车产业和半导体产业的意见和建议,共征集85家企业的汽车半导体供需信息。
《手册》收录了59家半导体企业的568款产品,覆盖计算芯片、控制芯片、功率芯片、通信芯片、传感芯片、信息安全芯片、电源芯片、驱动芯片、存储芯片、模拟芯片等10大类,53小类产品,占汽车半导体66个小类的80%,其中已上车应用的产品合计246款,占收录产品总数的43%。《手册》还收录了26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1000条产品需求信息,来自一汽、上汽、北汽、比亚迪等14家整车企业和德赛西威、宁德时代等1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
汽车 行业缺芯的问题仍在持续扩大。自2020年以来,受全球疫情等影响, 汽车 行业经历了市场需求下滑的阶段,各大芯片供应商也随之减产以消化库存。但随着全球 汽车 产业复苏,供应周期较长的 汽车 芯片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聚焦在车规级MCU(即微控制器)(以下简称“MCU芯片”)。
而伴随着 汽车 芯片供应紧张而来的,还有芯片价格上涨的消息。“一芯难求”成为各整车厂亟待解决的难题,根据7月产销统计,广汽集团多个合资车企当月产销出现了环比下滑,主要原因即是缺芯;小鹏 汽车 董事长何小鹏更是发出“抽芯断供供更苦,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感叹。
当下,各整车厂亦对此开启了不同的自救。最常见的做法即是调整生产节奏,包括丰田中国、广汽本田、广汽埃安等均选择了优化生产线的方法。其次,各整车厂开始频频与芯片企业搭建紧密联系,多方位协调解决供货难。再次,走上自主研发芯片的道路,开启自给自足模式。错综复杂的芯片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变革,打破 汽车 缺芯的僵局已迫在眉睫。
紧张的MCU市场
“马来西亚麻坡县的某芯片供应商工厂因新的疫情,在关厂数周之后被当地政府要求继续关闭生产线到8月21日。”在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发布的消息中,全球车用芯片供应商博世ESP/IPB、VCU和TCU等芯片受到上述生产线关闭的直接影响,预计8月后期将基本处于断供状态。
公开信息显示,用于 汽车 控制的核心MCU芯片应用范围涉及车身动力、整车控制、信息 娱乐 、辅助驾驶等,据悉,一辆燃油 汽车 生产需20~50颗MCU芯片,而新能源车则需要100~200颗MCU芯片。基于全球疫情、消费电子领域囤积、需求量大、替换难度大等因素,MCU芯片成为当前 汽车 制造中最为紧缺的芯片。
“当前芯片厂商的产能明显跟不上新能源 汽车 发展速度,新建一条生产线需要耗费两年多时间,导致芯片厂商的产能无法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汽车 分析师张翔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有利于芯片厂商的快速发展。
但这并不妨碍市场对国内MCU芯片企业的青睐。近期,MCU芯片板块出现拉升,富满电子、国民技术(300077.SZ)等个股均有超过7%的涨幅。而在股价水涨船高的背后,MCU芯片供应商却纷纷悄然涨价。
价高者得芯片
增幅迅猛的芯片价格自然引发了行业内相关企业的不满。日前,LED电子显示屏厂商深圳蓝普视讯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普视讯”)在官网上发布了有关实名举报富满电子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相关芯片市场的相关文章。其中所述在过去数月的交易中,富满电子多次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IC芯片产品供货合同,并不断要求加价,严重影响了蓝普视讯的生产排期、后续订单的按期履行等,并挤压了蓝普视讯的市场生存空间。
车企的花式自救
“目前我们是采取调整生产节奏或工作日调休等措施,灵活应对芯片供应紧张的问题,努力将影响降至最低。”针对 汽车 行业持续缺芯的问题,广汽本田采取的正是业内最为常见的调整生产节奏。同样采用调整生产节奏的还有大众、丰田、日产、通用等车企。
而伴随调整生产节奏出现的,则是各车企产销呈现出下滑趋势。根据广汽集团7月产销快报,包括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菲克、广汽三菱等合资车企当月产量均出现了月度环比下滑的情况。
如何在缺芯的大环境中破局,是每个车企无法避免的问题。除了调整生产计划,车企正在通过搭建与芯片厂家的合作、自主研发芯片等方式进行自救。
根据广汽集团方面介绍,面对芯片供应短缺状况,广汽集团在短期内通过积极与芯片原厂、芯片供应商沟通,并建立与芯片供应商沟通协同机制。同时加大对芯片产业链投资,在芯片等领域投资了地平线、粤芯、经纬恒润等数十家芯片及先进传感器公司,进一步补强产业链。
此前,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与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均建议,芯片行业与 汽车 行业上下游协同贯通,紧密合作。而工信部也在大力支持两个行业的对接与联系,推动共建创新联合体和产业生态圈。
而从长远发展来看,自主研发成为各车企的一大挑战,亦将成为国内车企解决芯片问题的关键。在此次芯片危机袭来之际,早已布局半导体业务的比亚迪显得格外淡定。据悉,比亚迪半导体于2004年成立,并于2005年开始布局IGBT业务。今年4月,比亚迪曾表示,比亚迪在车规级芯片领域布局很早,自主研发、适应性强,几乎不受这次全球 汽车 芯片短缺的影响。
自给自足的比亚迪加大了业内进军芯片的决心。广汽集团表示,目前部分电子控制器(ECU)产品已形成初步的国产化推进方案,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空调控制器已完全自主可控。
据悉, 汽车 市场缺芯问题有望于2022年上半年得以缓解,但如何度过2021年下半年缺芯的日子,车企们的最优解仍未可知。
相关报道见C5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 吴、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