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币安资讯 > 中国信息协会电子政务(中国电子政务理事会)

中国信息协会电子政务(中国电子政务理事会)

发布于:2022-12-15 作者:沫沫 阅读:16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信息协会电子政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电子政务理事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国家信息中心的大事记

1986年

1986年2月20日,国务院国函(1986)25号文批复国家计委《关于建设国家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若干问题的请示报告》,批复认为:“七五”期间,国家只能建设一个系统即国家经济信息主系统。为了加强经济信息管理,确定组建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委托国家计委代管。

该报告是国务院批准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文件,它回答了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围绕主系统建设有关部门间的争论,并采取了必要组织措施和相应的资金投入(“七五”期间国家预算内投资3.5亿元),为今后的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

根据国务院国函(1986)25号文,经请示国务院领导同意,当年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管理领导小组,其组成名单如下:

组长:宋平

副组长:张寿成员:朱镕基(经委副主任)

李铁映(电子部部长)

于广沛(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刘鸿儒(国家物资局副局长)

胡邦定(国家物价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国家计委。

5月7日下午,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同志主持召开国家经济信息管理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张寿和周宏仁同志向领导小组汇报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组建国家信息中心的设想以及召开全国信息工作会议和筹建中国信息协会的建议等问题。领导小组同意这些设想和建议。本次会议是组建国家信息中心的一次重要会议。在宋平同志主持和关心下,国家经济信息中心筹建工作进展顺利。

11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家经济信息中心的机构设置:

1、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为事业单位;

2、下设办公室、综合部、计算机与通讯部、经济信息部、经济预测部、数据库与程序库管理部、信息科学与应用研究所;

3、编制暂定为570人(含现有编制320人)。

1987年

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经济信息中心正式成立。下午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出席会议的有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同志,国家计委副主任柳随年同志和国家计委副主任张寿同志。

12月27日,国家计委计人[1987]2470号文批准成立中国信息技术总公司。1988年6月28日,国家工商管理局正式批准登记注册。

1988年

2月29日,国家计委和劳动人事部联合发文,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省辖市计委(计经委)和劳动人事厅(局),根据国务院国函[1986]25号文件的精神,抓紧组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省辖市的经济信息中心,以统一规划和领导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建设,统一管理国家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6月14日,根据新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三定”方案》(已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原“国家经济信息中心”更名为“国家信息中心”,由新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归口管理。

1989年

2月25日,因注册资金不合国家规定,国家计委以计办[1989]120号文,批准国家信息中心关于撤销中国信息技术总公司的报告。同年12月经全国清理整顿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1989]6号文正式批准撤销。

1992年

8月13日,国务院经贸办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国信信息总公司,1993年10月1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批准注册登记。

1993年

7月,为顺应中国信息化发展浪潮创办中国信息大学。

10月28日,国家计委同意成立国家信息中心国际信息研究所。

12月25日,鉴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原国家物价局归并入国家计委。经国家信息中心与原国家物价局价格信息中心负责人商定,同意价格信息中心成建制归并入国家信息中心,名称改为“国家信息中心价格信息中心”。并入后的价格信息中心维持其原有职责,所担负的工作任务不变。

1994年

9月14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国家信息中心“三定”方案。

新的“三定”方案规定,国家信息中心主要有两方面职责:一是协调管理,二是服务。协调管理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行;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搞好全国经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全国信息服务业管理。

机构及领导职位设置:

国家信息中心设领导职数8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4人,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各1人。

信息中心内设局级机构8个,配备领导职数27人,(其中正局职8人,副局职18人;党委专职副书记1人)。

各部门设处级机构47个,领导职数115人,(正处职47人,副处职68人)

1997年

1月15日,经国家计委人事司批准,由《经济与信息》杂志社与《中国剪报》社合并成立国家信息中心媒体发展中心。其职责和任务是:做好国家信息中心所属媒体的规划协调;促进各媒体间的联合经营;提高媒体质量和规模效益。

媒体发展中心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信息中心对媒体发展中心的工作进行重大决策,聘任中心负责人,高新民同志担任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漳河、乌家培同志担任副主任委员。

11月7日,经研究决定,成立国家信息中心媒体发展中心视听传媒部。

附录:国家信息中心主要人事任免情况

1、2月28日,国家计委发文,经国家计委批准:任命程建林同志为预测部副主任,张加强同志为办公室副主任。

2、3月5日,国家计委发文,经国家计委党组批准:任命曾安平同志为价格部主任。

3、3月19日,国家计委发文,经国家计委党组批准:周起凤、刘海宽同志退休。

4、6月13日,国家计委发文,经国家计委党组批准:齐顺忠同志退休。

5、11月11日,国家计委发文,经国家计委党组批准:免去丁巧民同志国家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并退休。

1998年

1月5日,国家计委关于王春正等九名同志任免的通知。

通知说,国家计委党组会议于1998年1月4日讨论通过了下列九名同志职务的任免:

王春正同志兼任国家信息中心主任;

刘鹤同志任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常务、正司级);

徐漳河、王长胜、胡小明、杜链同志任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杨学山同志任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正司级);

免去高新民同志的国家信息中心主任职务;

免去李正男同志的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职务并退休。

7月16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讨论通过《国家信息中心机构改革思路和方案》。机构改革的具体设想: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内部机构改革;第二步进行分配和财务制度改革。

机构改革后拟设置8个部门:办公室、计划财务部、公共技术服务部、经济预测部、发展研究部、价格信息部、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部、信息资源开发部。中心内部行政人员从128人减少到58人,现职部门司局级干部人数从27人减少到24人,处级设置有所减少;事业编制人员总数不超过定编数量,面向市场的业务部门扩大队伍,采用企业编制。

9月28日,国家计委关于张加强等16名同志任职的通知。通知说,国家计委党组会议于1998年9月24日讨论通过了下列同志任职:强加强、周琪-办公室副主任;杨学山兼任计划财务部主任;刘强、沈解伍、张晓玲-计划财务部副主任;宁家骏、方小任-公共技术服务部副主任;程建林-经济预测部主任;徐宏源、步德迎-经济预测部副主任;马欣-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徐鲁溪、史如心-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部正、副主任;徐愈、陈海阳-信息资源部副主任。

11月12日,《国家信息中心机构改革文件的汇编的通知》印发。该通知包括以下四个附件:⑴国家信息中心机构改革思路和方案;⑵国家信息中心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实施办法;⑶国家信息中心处及其以下工作人员聘任制实施办法;⑷国家信息中心各部门主要职级和机构设置。

1999年

4月2日,国家计委下达关于程建林同志职务任职通知。国家计委党组会议讨论通过,任命程建林同志为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参赞,免去其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职务。

5月21日,成立离退休干部处问题。根据工作需要,国家计委人事司批准中心成立离退休干部处,暂与人事处合署办公,会议研究批准聘任李文清同志为离退休干部处处长。

6月2日,张新红同志赴淄博市挂职锻炼。根据国家计委人事司有关选派干部挂职锻炼的要求,经中心主任会议研究,决定派遣中心计划财务部计划管理处处长张新红同志参加计委统一安排的挂职锻炼。经国家计委人事司与淄博市委组织部联系,淄博市委决定,张新红同志挂职任淄博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时间一年)。

2001年

国家计委人事司颁发文件,原国家物价局价格信息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价格信息部)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由国家计委直属。

2002年

6月13日,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兼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王春正同志和委人事司副司长贾建华同志到国家信息中心宣布了委党组中心领导班子人事调整的决定。王长胜同志被任命为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主持常务工作)、沈大风同志被任命为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2003年

2月18日,中心聘任李伟利同志为信息资源开发部经济咨询中心评估诊断部副主任,免去其产业与市场分析部副主任职务。

2月19日,中国信息协会召开会长会议,王长胜同志担任中国信息协会法定代表人和常务副会长。

3月7日,中心根据机构设置和人员变动情况,为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开展,对战略研究小组成员进行了相应调整。调整后的战略研究小组组员如下:

领导小组组长:王长胜

副组长:沈大风

成员:张加强、张新红、刘强、宁家骏、方小任、范剑平、徐宏源、陈海阳、徐长明、朱毅、李凯、周琪、聂林海

工作组组长:张加强

副组长:张新红

3月24日,聘任蒲宇飞同志为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免去其信息网络评估部网络评估处处长职务。

4月14日,根据国信字〔2002〕1号文《国家信息中心机构设置方案》确定的原则,决定撤销国家信息中心服务中心,有关业务并入北京市江信达信息技术服务公司。

5月13日,聘任祝宝良同志为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兼宏观经济处处长。聘期从2003年5月13日起至2005年8月31日止。

5月26日,根据中心主任会议决定,北京赛威斯物业公司董事会聘任张加强同志为赛威斯物业公司总经理,解聘周琪同志物业公司总经理职务,改任为三里河三区新区改造筹建办副主任。

3月7日,经北京泰信邦计算机系统网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会研究并报中心主任办公会议批准,同意北京阳光数据公司将其在北京泰信邦计算机系统网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10%的股权无偿转让给中国国信信息总公司,北京泰信邦计算机系统网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变更为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国信信息总公司,股权结构9:1。

6月10日,中国信息大学举行股权转让签字仪式。中心退出重组后的中国信息大学。

7月4日,聘任李新友同志为公共技术服务部首席工程师兼电子政务规划处处长,汪钟鸣同志为网络技术总监,吴亚峰同志为电子政务规划处副处长;聘任单立坡同志为信息网络评估部网络评估处副处长。

7月4日,中心主任会议决定沈大风同志为担任昌黎干部培训基地法人代表。

7月14日,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经发展研究部申请并报中心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发展研究部电子政务规划研究室更名为电子政务研究室,编制不变。

7月14日,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心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工作力度,中心决定成立电子政务规划处,机构和人员编制在公共技术服务部编制内解决。

7月17日,经中心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原隶属信息大学的“汉语言教学部”划归信息资源开发部媒体中心管理。

8月15日,根据《中国剪报》社申请,中心决定,拟将中心主管的《中国剪报》的主办单位由国家信息中心媒体联合委员会和常州市经济委员会变更为《中国剪报》社,并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申报。

9月9日,中心颁布了《关于第一批办理国家信息中心及所属公司投资、参股公司撤销、合并、解散、股权转让工作及相关事宜的通知》(国信字[2002]46号)。12月,北京英孚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撤销;2003年3月,国信创灵和苏州软件公司转让。3月,新国信公司所属的润福达工贸中心停止经营,办理注销手续;国信天合科技有限公司办理转股;北京中房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信普瑞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停止经营,办理撤销手续。

9月24日,中国信息协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信息协会电子政务专业委员会会员代表会”,宣告电子政务专委会成立。

11月7日,中国信息协会CIO分会成立。该分会是民政部批准的唯一一家CIO(首席信息主管)社团。

11月17日,CA互联互通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及工程管理办公室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王长胜,副组长杜链、宁家骏,刘强、吴亚非、陈跃进等同志及北京CA、上海CA、天津CA、吉林CA、福建CA和中国电信CA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工程管理办公室,吴亚非同志任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负责CA示范工程建设中的日常管理工作。

12月26日,王长胜同志兼任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

《中国电子政务安全大会》有哪些信创看点?

第二届中国电子政务安全大会于9月16~17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信创为基 安全突围”,以推动信创产业发展为目标,紧扣当前国家政策和市场热点,通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夯实政企的安全基石,我把相关专家在大会上报告的看点提炼如下:

中国电子政务安全大会主论坛

1、中国信息协会会长何翠芹表示,尽管信创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缺少基础研究和基础关键部件、国产操作系统安全性、国产信创产品使用安全等诸多“卡脖子”短板。建议加速推动信创项目大规模应用、积极构建信创行业发展健康生态!

2、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谈到,数字政府建设中切忌出现“重发展、轻安全”的跛脚倾向,或存在“先开张、再治理”的片面思维,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规章制度体系,形成安全可管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

3、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在在发言中表示,政府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应以全局整体思想来优化数字政府的安全发展,不仅要强化管理、技术、运营、监管四个维度,还要从实体上分成平台、数据、应用三个层次构建数字政府全方位的安全防御。

4、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在主旨报告中对新基建面临的内生安全痛点问题做了系统性分析,认为面对新基建中幽灵般的内生安全共性问题,拟态防御能够将“未知的未知安全威胁”转变为“已知的未知安全问题”,为网络空间防御提供改变游戏规则的革命性技术。

5、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工程师李新友指出,网络身份在智慧城市安全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多模式生物识别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实时动态身份认证不断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物联网身份认证系统(IDoT)将快速增长。

6、泛微移动办公电子政务专家蒋童做了题为《泛微新一代信创政务办公解决方案》的主题发言,政务信息化建设中OA协同办公软件是最基础的应用,泛微、蓝凌、致远等传统OA厂商是铆足了劲,当然但对于三四线城市、对于区县级政务单位而言,《天翎区县级政务OA解决方案》这种融合了“可视化低代码开发技术+区县级政务个性化业务需求+本地化源码交付服务机制”的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也是颇具特色的。

7、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特聘专家肖稳田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必须加快政务数据治理能力建设:提升在线服务能力、政务数据的整合共享能力,构建数字资源利用的社会化新格局!

8、华为安全产品领域副总裁金席、深信服科技政府事业部总经理姜威等在主题发言中谈到了信创战略与工作推进思路,他们认为国产化是不可逆、长期性的大型工程和战略任务,不是一锤子买卖,系统的方案规划、可靠的方案落地、服务商持续运营是核心思路!

总结:中国电子政务安全大会看点多多,在全球网络形势日渐复杂、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不管是出于客观形势所迫还是主观发展必然要求,大力发展信创产业、构建电子政务安全环境已成为我国的时代课题与使命!希望信创产业各领域厂商要以时代使命为担当、尽行业人的本分,为新基建和信创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外交部在我国可以排多少名

1. 哪些人可称为外交官? 外交官,顾名思义是从事外交工作的官员,代表国家与别国进行谈判,保卫国家的正当权益,管理本国在国外的公民并为之提供

2. 大使、领事是什么?谁的级别更高? 根据2009年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规定,我国外交人员实行单独的一套职务、职级晋升体系。 1

中国信息协会的业务范围

组织研究我国信息化和信息行业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管理体制等,向政府和有关领导机构提出建议;组织研究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政府、企业和社会信息化;组织对信息服务业、特别是信息内容产业的调查研究,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信息服务企业、特别是信息内容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推动信息服务业、特别是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推动信息立法、信息标准化、信息安全、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库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编辑出版信息书刊,建立协会信息网络,宣传普及信息化知识,推进信息化教育,组织信息化人才、特别是信息主管人才的培训;建立与国际信息组织、港澳台地区信息组织的联系,组织出国考察,促进国内外信息合作与交流。

电子政务与OA有什么关系?

电子政务是OA系统的一个分支。OA即办公自动化,是管理软件的一大分支,政务办公可以使用OA系统进行电子化、信息化办公。

“指尖一点,即刻办公”,泛微全新政务协同办公平台e-nation,将政务OA与移动端全面融合。

结合各类党政机关日常政务需求,e-nation提供“个人办公、信息门户、公文管理、会议管理、督查督办”等十二项功能模块。

中国CIO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国建立政府CIO体制的必要性与障碍分析

--------------------------------------------------------------------------------

发表日期:2006年2月19日

引言: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即“首席信息主管”。美国《CIO》杂志对CIO的定义为:“CIO是负责一个公司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他们通过指导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支持公司的目标。他们具备技术和业务过程两方面的知识,具有多功能的概念,常常是将组织的技术调配战略与业务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最佳人选”。

CIO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产生于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1980年,美国政府为了确保联邦政府信息资源的收集、维护、使用 和传播信息的费用减至最低;使收集到的信息得到最充分的利用,颁布了《文书削减法》。首次在成文法中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1982年,罗纳德·里根总统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格雷斯委员会,目的是对联邦政府各部及机构的信息资源管理情况进行调查,该委员会1984年向总统提交了最终调查报告,其中的第7卷《联邦政府中的信息差距》对联邦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建议以整个政府为基础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为此必须在各级政府(包括总统行政办公室)任命一位由副部长或部长助理担任的信息主管(CIO),从比较高的层次上全面负责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并直接参与高层决策管理。此后,西方许多国家增设“信息部长”一职,而且在政府各个部门设立CIO职务。

尽管CIO起源于政府,但今天却在企业中被广泛认可。这一点可从前面美国《CIO》杂志对CIO给出的定义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部门提出政府机构中要设立CIO以后,一些大型公司采纳了这一经验,产生了企业CIO。目前,全球500强企业几乎都设立了CIO职位。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CIO体制的出现不仅在推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组织推进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同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对于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以便有效地推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政府CIO职责与素质要求

1.1 政府CIO的主要职责

一般说来,政府CIO的主要职责是实现信息技术战略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的整合,优化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实现政府部门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范围内的共享。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 组织制定政府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及部门电子政务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参与制定部门的总体工作部署。

1.1.2 提出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投资建议,参与电子政务项目决策,负责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的采购工作。

1.1.3 提出政府业务流程再造方案,负责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全程管理。

1.1.4 负责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及信息技术体系结构和信息系统的建设。

1.1.5 负责政府部门信息技术人才招聘和公务员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培训,建立多层次的信息化管理团队和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1.2 政府CIO的素质要求

政府CIO应该是复合性的人才,既要具备领导能力,又要有扎实的技术背景,对政府的业务及流程相当熟悉。

1.2.1 政府CIO要具有很好的协调能力。政府要做好信息化工作,就必须做好跨部门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因此,要求这个组织或个人必须能够实现跨部门的统一协调。

1.2.2 政府CIO应该具有很强的公共服务意识。政府的基本职能是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职能转型后,最大的理念转变是突出它的服务职能。

二、建立政府CIO体制的必要性

2.1 建立政府CIO体制是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社会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成为各个国家的战略选择,在国家信息化体系中,政府信息化是关键。政府信息化是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精简、高效、规范廉洁政府以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效途径。政府CIO职位的设立能促进政府部门信息化的主管领导专业化、知识化,能保证政府信息化的实施效果。因为,首先他们具有公共服务管理的理念,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带头人;其次他们还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是政府信息化不可缺少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2.2 建立政府CIO体制是政府各项工作与国际接轨的迫切要求。

我国加入WTO之后,各方面的工作都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政府的各项工作、服务也同样要与国际接轨,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进行合作和协调。因此,这就要求我国政府积极建立起能够适应快捷、高效的国际交流需要的电子政府,而政府CIO职位及其相应部门是这一体系的重要基本单元。

2.3 建立政府CIO体制是政府改善和提高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

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是最为宝贵的资源。而80%的社会信息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必须为社会公众提供充分的获取信息的机会和渠道。而这些服务职能的实现要求政府有一个负责该领域的专门职位即CIO。

2.4 建立政府CIO体制是政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必然选择。

政府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而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政府CIO主要职责是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行动,并推动各部门大力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使各部门之间互连互动。这样,一方面使得各个部门都能够随时享用其他部门的有效资源,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得社会公众参与到政府信息化的行动中来,并从信息共享中得到实惠。

三、我国政府CIO发展状况与障碍分析

3.1 我国政府CIO发展状况

CIO的概念开始进入中国并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在1998年前后,但至今尚未建立起完善的CIO体制。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越来越注意到CIO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2002年6月7—8日,为推进我国信息主管机制(CIO)的建立与完善,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协会CIO分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以人为本的“首届中国CIO发展论坛”。这次会议的召开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理论界对CIO制度的充分重视,同时,这次论坛也使得CIO理念及其影响更加深远。

近年来,我国有些政府部门建立了CIO制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政府CIO,我国现存的政府CIO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团队类型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准CIO类型的信息办主任、信息中心主任等;兼职CIO的兼管信息化的兼职副手及主要分管信息化的领导干部等。专职的、参与决策的、有协调权力的政府CIO制度在我国还尚未建立起来。

3.2 建立政府CIO体制的阻碍因素

3.2.1 我国现有的体制障碍

在我国,多数政府的信息化工作直接由主管信息工作的领导负责,实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信息技术处(科或信息中心)”的模式。这是因为,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工作中没有高层领导的参与,信息化工作无法正常推进。此时,高层领导处于决策层,但他们考虑问题往往较为宏观,而对于具体的技术不太熟悉。于是,信息化建设的重任实际上就落在了那些准CIO们——信息技术处(科或信息中心)——的肩上。而他们实际上只是一个负责信息技术部门的中层领导,他们发挥的职能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因为他们的行政级别较低,无权参与领导层决策,在规划和指导层面上缺乏权威性,也没有对其他部门和全局性工作的有效管理手段。这与作为主管信息工作的高层领导的CIO职权要求相差甚多。

3.2.2 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

政府信息化的目的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对资源和各部门进行约束实现对各部门各种资源的整合。在信息化过程中,有些部门会把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视为自己的权力保障,并设法垄断信息,阻碍信息的正常流通。他们担心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会对他们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因而产生抵触、消极的情绪,认为过多地向社会提供信息会使部门工作陷入被动,可能会以信息安全为由拒绝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3.2.3 缺乏有效的绩效机制

随着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拥有了CIO机制,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和评价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一点在企业中做的比较好,而在政府机关,至今仍然没有一套科学的信息资源规划体系与相应的决策流程。于是,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信息化黑洞”、“信息孤岛”、“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

3.2.4 CIO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局限

正如前文所述,政府CIO应该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具备领导能力,还要有扎实的技术背景,对政府的业务及流程相当熟悉;除了拥有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拥有丰富的现代化管理知识,熟悉本单位的业务处理及其管理流程。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政府CIO大多是由信息技术人员出身,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政府管理改革的不断更新,加之缺乏持续性、有计划、成体系的能力素质培训支持,他们普遍存在技术脱节和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因此,我国现有政府CIO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严格意义上的CIO素质和能力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关于中国信息协会电子政务和中国电子政务理事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中国信息协会电子政务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