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币安资讯 > 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和理解)

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和理解)

发布于:2022-12-16 作者:沫沫 阅读:16

今天给各位分享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和理解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信息技术的课程本质是什么?

1) 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存贮、传递、处理分析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技术”。\x0d\x0a2) 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x0d\x0a3) 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x0d\x0a4)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x0d\x0a5) 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体现这些经验、知识、技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的结合过程。\x0d\x0a6) 信息技术是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与操作程序的总称。\x0d\x0a7)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x0d\x0a8) 信息技术指“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人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x0d\x0a9) \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x0d\x0a“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定义。\x0d\x0a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x0d\x0a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x0d\x0a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谈信息技术课应该教什么

关键词:信息技术;三种认识;层次性;侧重点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年轻且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学科,对信息技术课应该教什么,认识和理解有所不同,有的认为是教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培养信息意识;有人认为重点在于教给学生各类应用软件使用和编程等高深的技能;还有的认为重在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和信息道德。那么针对我们的教育现状,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应侧重教些什么呢? 一、关于信息技术课的三种认识 1.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信息意识。广东湛江一中的钟和军老师提出,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才是关键。信息课所学的各种软件应用知识会被层出不穷的新软件、新功能、新操作系统所代替,从这个角度说,这些都不是课程最重要的内容。毕业后,大多数学生要从事与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有关的工作,因此,掌握好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才是我们信息课的主要目标,信息课教学不需要过难的知识,需要的是逐步培养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 2.重在学习软件和培养技能。教育思想家陈钟梁老师认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教学内容应该大于教学法。一方面,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软件高手、IT精英,但我们的教材不应仅限于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Flash等简单的应用软件,应具备一定的难度和系统性。印度的程序设计教学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搞,这个国家目前的计算机软件出口创汇率居全国所有行业之最,印度的程序设计从小学抓起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另一方面,信息课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电脑又作为网络时代的媒体成为必需的工具,学习计算机相关技能和专业应用软件,重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生活的能力,同时,又避免让学生“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 3.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信息道德。一方面,信息课是以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最有效的手段,在学习“网络基础”时,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自主搜集学习资料,进行网上学习、交流;在画图、编程、做博客时,体会到实践和创造的快乐,通过收发邮件、网络电话、网上银行和网上办公,体会到信息改变生活的变化,激发实践创新的意识和动力。另一方面,教师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网络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不利用网络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二、信息技术课应有一定的层次性和侧重点 1.信息课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一是分清阶段,形成体系。当前,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大同小异,小学所教的内容、形式、方法和初中甚至高中如出一辙,特别是办公软件、应用和多媒体方面的内容,甚至连要求也差不多。联想到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如果我们没有系统地规划教学内容,形成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的体系,就有可能造成重复和浪费。比如小学就要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应用,初中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能够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高中阶段学习信息技术涉及的理论和思想等。二是掌握好难易。同一内容也不是说小学涉及了,初高中就不需涉及,深度可以适度加深。以文件为例,小学是感性认识,会建立、复制、移动、删除等基本操作;初中在这个基础上要讲文件名、路径、类型、查找;高中进一步分析文件的组织、结构,会用编程方式生成自己的格式文件;会读取一定的格式文件,理解文件规范化的意义。 2.侧重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不管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都有一个生命周期,过了这个生命期就会被淘汰。当我们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windows、office知识可能已经过时,那么他们到底在学校学到了什么?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将学生教会,更要他们会“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己学会应用软件和使用网络。另一方面,坚持在玩中学、在任务中学习。当前的信息课还只是应用工具、运用方法的教育,成功的课应既包括大纲的知识点,又吸引学生的兴趣。

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一、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质的认识

本人在中学从事了十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从计算机这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技术领域而来。课程的名称从“计算机”变为“信息技术”,这不仅是称谓的变化,还包括着更多教学理论和思想的改变。其内容从“编程语言”到“计算机应用”,再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从掌握一种编程语言到学习计算机的应用方法,再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只是提升信息素养的一部分,这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绝对的关系,这不应当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部内容。

在教学中我发现,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基本上都是在计算机房中完成,信息技术考试的题目也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软硬件操作,这就很容易让学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我灵活穿插讲述一些最近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信息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以及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譬如说通信技术的演变,从最初的摇把子电话到现在几乎人人都有的手机,再结合手机具有的通话、上网、娱乐等各种功能说明信息技术包括的内容多样,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并不只是计算机技术。

当今社会中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掌握了不少相关的计算机操作和技巧,但并不是说掌握了复杂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就说明他的信息能力很强,信息能力的培养可以依靠计算机技术,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技术。在做“我的家乡”这一综合活动时,我并没有要求学生全部用计算机制作,而是告诉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如报刊、书籍资料、电视等,也可以自己动手,利用相机或摄像机等工具收集信息。制作的成果可以是电子作品,也可以使用书面材料,如手抄报、剪贴报或者视频片段等,只要能够展示“我的家乡”这一主题就可以。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使用多种信息技术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课程观,不过在城乡差异、学校差异、家庭差异、年龄差异等现实条件下,计算机科学与提升信息素养将更加综合的体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在提升信息素养的根本目标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培养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这门课程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以设备、仪器为中心。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是技术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形成,其最大的教育价值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自由,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对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作用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那么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主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更加重要。

1.精讲多练,积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学习方式是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教学模式。愉快教育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思维的快乐,引导学生在问题中享受思维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维空间,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导,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相应需求。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18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如在讲解网页修饰这节内容时,可先展示一个已经修饰好的网页,并让学生与上一班级制作的网页相比较,从而提出任务一:给网页添加背景、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学生可以通过“帮助”获得操作信息。学生因为已经学过Word字处理软件,任务一很容易就完成了,于是再展示一个网页进行比较,并提出任务二:给网页添加图片、动画、音乐、水平线等内容。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Word中已经学习的方法去操作以达到知识的迁移。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地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有利创新氛围

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关键在于老师应该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和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知识的快乐和感情满足的愉悦,分享创造、发挥的愉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和任务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认知情感的、行为的、生理的等诸方面的因素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与发展。同时,课堂上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必须兼重,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如何学和教师如何教”、教师与学生而共同努力的“工作空间”。教师对此应该有清晰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如在学习有关搜索引擎的知识的时候,我以搜索十多项学生感兴趣而且教材中没有的内容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检索操作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在任务式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采用分组完成不同任务和同一任务由组内多人合作完成的方法,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可以各抒己见,在讨论、争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然后协作完成任务。在学习Word 图文混排时,布置的任务是:制作一张有主题的校报。要求具备一般报纸应该具备的要素,而且每个同学都要至少有一篇自己创作的文章登在自己制作的报纸上,学生可以自愿组合,可以两人一组,最多四人一组。因为这个任务比较大,学生可以自主分工合作,比如有的同学收集资料,有的同学设计版面,有的同学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上实现。对文章的创作、选取、编辑,对报纸版面的设计等等,学生可以在讨论和辩论中求得一致。这样既学到了图文混排的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引进竞争机制,创设竞争环境。教学中,可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年级间的、班级内的和小组间的竞争。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开展打字速度,画图创意设计,电脑益智游戏,电脑板报,网页设计等比赛活动。竞赛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INTERNET资源,搜索需要的学习素材。例:布置学生到互联网上寻找有关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的文字、图片资料,比一比谁找得最快、资料丰富、图片精美;组织学生给我发电子邮件,赛一赛谁最先给我发来,谁制作的邮件最生动,最精美。借竞赛创造竞争氛围,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竞争勇气,同时也在竞争中发现信息技术人才,因材施教,培养“特长生”。

3.重视教材,而不唯教材

一般的学科在章节编排中都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也就是前面的知识是为后面知识作铺垫。前面的学不好,那后面的知识就很难能学好。而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中小学信息技术来说,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不那么严密。因为它们之间相对来说,是各个相互独立的操作模块。依照大纲精神,吃透教材,联系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很有必要,在每一章节中,前后知识也很难说必须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教师要根据教材合理地调整顺序,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Excel一章时,我们可先讲授公式的求和、求平均,把学生最近一次考试的成绩进行求和、求平均以及排序,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求自己班级的总分、平均分,再进行排序。这样学生积极性很高,学习气氛骤然高涨。当然,在上机练习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需要插入一列或一行,有的同学需要输入学号(即序列的输入),这样我们再讲授插入行或列,以及序列的填充,那么学生再学习起来主动性很高,兴趣也很高,学习效果当然就好了。

目前的教材中的一些实例大多是关于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环境等学生不感兴趣的事物,这些例子本身就让学生很难理解,更谈不上应用了。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常摒弃这些实例,而引用身边的例子,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如在Excel教学中我从班主任手中调来了各班刚刚完成的考试成绩作为实例进行,要求学生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学生对考试成绩都很重视,对实例中所涉及到的操作探究兴致都很高,实际教学效果比照本宣科要好得多。所以在教学中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学的技术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实现,

三、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生的认识

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来讲,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从“经验型”逐步上升为“理论型”,抽象思维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经常会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问题,或者对老师的教学质疑。这正是学生探究心理的表现,我们要非常珍视。古人云:“学贵有疑”。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出错,而绝不能因为学生的问题不值一提甚至离谱而取笑之或不予理睬。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中会主动积极地独立思考、求解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代劳,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绝不暗示。因为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技能都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索中获得,而且,通过自己动手探索获得的知识才是印象最深的,自己动手探索获得的成功又会激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有一次,当我刚讲完如何利用编辑菜单下的“复制”与“粘贴”命令时,便有学生提出这样太麻烦,难道没有更为简捷的方法吗?这时我就抓住时机,让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利用以前学过的操作系统知识,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找出多种“复制”与“粘贴”的方法。通过几分钟的合作探究,各小组便找出了利用工具栏中的“复制”与“粘贴”图标、利用鼠标右键的快捷菜单中的“复制”与“粘贴”命令、利用鼠标的拖拽功能等更为快捷的“复制”与“粘贴”方法。同学们都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此后,更多学生在学习中提出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的问题,不少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碰到问题或出现灵感时,第一反应就是动手试一试。

珍视学生的探究心理,教师还必须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有时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会一时无法解释清楚或根本无法回答。遇到这种情况,教师绝不能认为这有损于自己的尊严而搪塞过关,甚至对学生进行压制,而要看到这是学生的探究行为,要像朋友那样与学生一起探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有不懂的问题就立即提出,才能乐意与老师交流、探讨,他们的探究能力才能不断增强。

由于地域差异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掌握和应用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同一本教材,同一个班级,有的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及操作已很熟悉,但还有学生甚至连开机、关机都不会。如果照顾多数学生,教师只能从基本的开机、关机学起,那么在现阶段落实教学目标将有很大难度。“零起点”问题的确困扰了不少老师,我认为这需要加强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同时要善于运用分层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可以把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类,为同一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任务,学生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任务来做;同样,对于同一任务,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如果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让学生互相帮助对教材内容进行自学,不仅能让自己解放出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大有裨益。例如,在学习电子表格中的创建表格一节时,本人给学生布置了三项任务,一是制作一张班级的课程表;二是制作一个班级成绩统计表;三是制作一个班级通信录,学生可以在这些任务中任选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去做;又如,在综合训练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不加限制,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完成同一项任务。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辅助教师完成为同学排除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操作等工作。利用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带动差生,互相协作、共同进步。

四、对信息技术课程考核评价的认识

教学必然要涉及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问题,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或方法对教育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指引学生学习的向导。将面向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价作为一个过程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整个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始终有阶段学习目标和总体学习目标,在完成阶段学习任务的同时完成总体学习目标。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虽然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信息技术目前仅是教学辅助课程,还不是主课的观念根深蒂固,使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成为“摆设”“花瓶”。在评价中存在两种极端形式:一是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特点──实践性,而过多地强调信息技术原理,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代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二是简单认为学习信息技术是学习计算机操作,进行单纯的上机操作考试,两种极端都忽视了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在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设计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在平时教学中总结以下评价方式。

1.作品评价: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完成的作业,如板报、网页、图片、演示文稿等。

2.答辩评价:要求学生把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完成的任务写成科技论文,可以是几个学生为一小组,由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组织答辩.这种评价方式,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同时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允许学生通过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

3.操作评价: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更应突出信息技术的特征。可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操作,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4.文件夹评价:借鉴国外教育评价前沿正在探索的“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进步状况。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地导向,诊断,调整和强化中进行。针对学生参加信息技术课的表现,体验及取得的活动成果所进行的评价,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的检验,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如知识水平的提高,应用能力的增强等),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科素养的形成以及思想和情感的积极变化。为此,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信息技术课的“文件夹”,在这个特别的“文件夹”中,记录有学生信息技术成果,上信息技术课时对学生的观察所作的记录,学生的自我评价,并进一步制作成个人和课题组的网上学习主页,反映某一阶段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取得的进步,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以此作为评定学生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和运用新课标中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开放思维,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创造性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积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性人才。

什么叫信息技术课?

你好,信息技术课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作为载体,使学生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会用算机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

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认识

信息技术的到来,是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信息技术的概念

1、信息技术的内涵与外延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一般说,信息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人的信息功能包括:感觉器官承担的信息获取功能,神经网络承担的信息传递功能,思维器官承担的信息认知功能和信息再生功能,效应器官承担的信息执行功能.按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分类,信息技术可分为以下几方面技术:

⑴ 传感技术——信息的采集技术,对应于人的感觉器官.

传感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通常是采用一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⑵ 通信技术——信息的传递技术,对应于人的神经系统的功能.

通信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

⑶ 计算机技术——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技术,对应于人的思维器官.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和再生等技术.计算机存储技术主要包括着眼于计算机存储器的读写速度、存储容量及稳定性的内存储技术和外存储技术.

关于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和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和理解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