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银行审计信息,以及银行审计信息化构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银行审计是对银行业务活动及财务收支情况的审核、稽查。主要内容是:(1) 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各项存款、库存现金、金银、外汇等的来源与占用、帐面数与实物数、应有数与现有数的相符情况。(2) 银行在现金管理、信贷管理、外汇管理、金银管理及信贷计划、现金计划等方面,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规、纪律的情况。(3) 银行财务工作的各种凭证、帐簿、报表及银行会计业务处理的正确性、真实性等。
拓展资料:
一、银行业务审计是指对银行十划管理、存贷款业务、代理业务、结算业务、国库业务、出纳发行业务等各项银行具体业务进行的审计。银行是国家信贷、结算、现金出纳和外汇收支中心,具有吸纳资金、集中信贷、组织结算、调节货币流通、代理国库等职能,并通过办理各项业务活动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银行既是金融管理机关,又是办理信用业务的经济实体。对其业务审计。必须围绕银行对外各项业务和本身财务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而分别展开。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审查计划管理、信贷业务、结算业务、储蓄业务、国库业务、会计帐务、出纳发行、外汇收支、信托投资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对银行业务的审计一般由国家审计机关和银行的内审机构进行。
二、银行发展:
1、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税后利润逐年大幅增长,2011年中国银行业所实现利润占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近三分之一。我国银行业规模发展迅速,但是利率市场化加快、内外竞争加剧、盈利增速下滑背景下,银行金融机构必须在业务结构、资源配置以及区域布局上均做出相应战略性调整。
2、而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业金融机构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的跟踪研究,特别是对银行业务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银行机构迅速崛起,逐渐形成自己的业务特色并成为行业的翘楚或新秀。
“系统审计”是汪叶斌在《商业银行审计》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作者认为,不论是审计的对象,还是审计系统本身都与自然界的生命系统有着类似的现象,那就是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需要和环境相适应,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化。笔者在研究审计系统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时,感到审计系统需要或正在发生进化,因为它所存在的环境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审计系统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审计系统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产生,又在特定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和发展。它是环境的产物,必须和环境相适应,也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一样,审计系统的生存、生长受制于环境,但审计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环境。回顾审计系统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十九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取得工业革命成功的英国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审计(称英国式审计或详细审计),当时的审计对象是会计账簿,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所使用的审计工具是详细检查,审计信息的使用人是股东。
第二阶段是本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发达的美国出现了以资产负债表为对象的资产负债表审计,它的目的是判断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审计信息使用人从股东扩大到全债权人(主要是银行)。
第三阶段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资本市场证券化,在美国出现了对损益表为中心的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它的目的是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审计信息使用人是所有的企业利害关系人,对上市公司而言就是社会公众。到了四十年代以后,由于跨国公司的出现,国际间资本流动频繁,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国际化的会计公司。
从上述审计系统从一个阶段向高一阶段的进化过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一个是审计系统每一次进化都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适应环境的系统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就出现了英国式的详细审计。到了二十世纪中叶,随着企业大型化、证券化,经济活动剧增,审计师不可能对每笔交易都进行检查,审计系统就由详细审计进化到抽样审计。环境中有了跨国公司,它就进化为国际性的会计事务所。正是审计系统适应了它所生存的环境,才使得本身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进化后的审计系统又反作用于环境,对社会经济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成为人类经济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子系统。
第二是审计系统的每一次进化都有赖于相应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支持。从英国式的详细审计进化到资产负债表审计,是因为有内部牵制理论和统计抽样技术的支持;同样,从资产负债表审计进化到财务会计报表审计,是因为有内部控制理论和审计风险测试评价技术的支持。这是审计系统一次具有非常意义的“进化”,正是由于审计系统普遍采用了统计抽样技术和内部控制测试技术,从而使审计系统的功能大大增强,在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的同时,又有效地控制了审计风险。审计事业适应了大工业化时代的经济环境,并为经济系统做出贡献,而得以生存而且迅速地发展。此次进化,审计系统成功地应用了数学,这是审计系统成熟的标志。
同理,在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审计系统面临着新环境的挑战:新经济和数字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网络化,银行全能化和资产证券化,这些将对审计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审计系统必须适应这种经济环境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面对新经济环境的挑战,审计系统必须要有适应这种环境的进化,而要进化就必须有相应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支持。这个理论就是系统科学及相应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笔者把由系统科学和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进化了的审计称之为系统审计。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的详细审计和内控审计。图1表达了审计系统的进化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审计”与“审计系统”是二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系统审计是指在系统科学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审计理论方法,表明的是一种审计理念,“系统”在这里作形容词解,它是相对于其它审计方法而言的。审计系统则是泛指审计体系,“系统”此处作名词解,包括详细审计、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系统审计都是审计系统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系统审计的提出,仅仅是作者在审计理论上作的一点思考,并借此奉献给审计界的朋友。
为什么系统科学可以使审计系统进化而适应环境
一是因为在新经济和数字时代,审计师和审计系统所面临的对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惟有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才能客观地认识这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系统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了多学科的理论)。所谓系统思想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思路和方法。系统论从唯物辩证法原理出发,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出了有关系统的基本思想,反映了各类系统的共同特征。作者感到,用系统思想作为研究审计工作的方法论,使人豁然开朗。
二是审计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必须借助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才能完成搜集、处理、储存环境中惊人的信息量。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和财务会计报表审计阶段的信息完全是依靠人工来处理,虽然五、六十年代以后,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运用计算机来处理审计信息,但主流还是通过人工来处理审计信息。而系统审计阶段的信息输入、处理、输出将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但计算机并不是审计信息系统,计算机仅仅是审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信息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不仅是为了提高效率,更重要的还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了生存。
三是审计系统在整个人类经济系统中是一个控制子系统,它必须运用控制理论和方法才能行使其控制功能。
系统审计和传统审计比较两者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传统审计的思维方式是:部分→整体。传统审计总是先分析对象的各个部分,然后再综合为整体。这种思维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把分析与综合、部分与整体、原因与结果机械地割裂开来,认为部分是原因,整体是结果,部分决定整体。传统审计方法着眼于一个个要素,进而得出整体的性能,其逻辑结论往往是组成整体的要素好,整体的性能也就好。不论是一百五十年前的详细审计,还是目前的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审计师的思想方法都是从部分去推测整体,而系统审计的思想方法则是从整体到部分。详细审计是从每一笔交易→到账户→再到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审计是从通过对内部控制和控制风险的研究→抽取部分交易为样本→账户→最终证实报表信息的真实和公允性。详细审计和报表审计在研究审计对象经济活动时,只把各组成部分孤立地、简单地加起来,这并不能说明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整体性质和功能。因为各要素的简单相加,并不能构成一个系统。
系统审计思维方法则不同于传统审计,它的思维方式是:整体→部分。系统审计从整体出发,先进行系统综合,形成可能的系统方案,再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系统选择,实现最优化,重新综合成整体。系统审计方法的程序是:综合---分析---综合。它不仅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劣,而且利用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观察和判断系统整体的性能。要素和系统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系统的整体性能不单是取决于组成系统的要素,而且还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系统审计方法正是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审计对象的整体性能。系统审计把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这一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各个组成部分孤立的特征或者活动的总和,并不能反映整体的特征和活动。系统审计强调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审计师不能象以前那样,先把审计对象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再汇集起来。而是把审计对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先看整体,再看部分;先看全局,再看局部;先看宏观,再看微观;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个阶段。从整体与环境、整体与部分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中,去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对局部的研究必须放在整体中,从它和整体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制约中去加以研究。当然,审计师研究审计对象经济活动这个整体,并不是笼统地不深入具体细节去考察分析,一个正确地认识来自于从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的反复过程。
系统审计在研究问题时,把任何对象都看成是系统,然后着眼于系统和环境之间、系统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要素的层次结构,这样就便于用数学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上研究、描述现实系统。系统审计比传统审计方法更能将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为运用数理逻辑方法和计算机开辟的广阔的道路。
当然,系统审计必须继承传统审计中的很多合理成份,系统审计是以传统审计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是传统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和美国式的抽样审计保留了英国式的详细审计中的精华部分一样,系统审计当然要保留财务会计报表审计中的一切精华内容。比如,统计抽样、内部控制测试和风险评估等理论和技术,在财务会计报表审计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未来以系统科学支持下的系统审计中仍具有重大意义。
系统审计进一步扩大数学的应用范围,不但对过去的经济活动要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而且还要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未来;不但要继续用好概率论来支持审计抽样,而且还运用模糊数学、线性规划、最优化等更多更新的数学方法来支持审计系统。系统审计不但保留财务会计报表审计中一切精华的理论和手段,而且还吸纳系统科学及系统科学支持下的信息技术、计算机及通讯工具等先进工具,从而大大提高了自身适应环境和回报社会的能力。在系统科学的支持下,审计系统的功能起了质的变化。审计的功能从查账扩展到管理咨询;从信息反馈扩展到前馈预测;从事后反映扩展到风险预警。
系统思维要求审计师在实务中应站在相当的高度,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上去观察审计对象。有时对一事物的认识感到模糊不清时,换一个角度也许立即就清楚了。苏东坡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个理。不仅如此,审计师在认识被审计系统时,还应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去观察和分析。对许多复杂、庞大的事物,站得高处一看就清楚了。
故事中的“神仙”为什么比人聪明,人间未来多少年的事情都算得出来,一是因为他们高在天上,把整体人间尽收眼底,看得一清二楚。人类用气象卫星来预报天气比较准确也是这个道理。二是似乎他们的信息技术和通讯工具比人类现在还要先进得多,需要什么信息,手指一卡或用某件“宝贝”就可以得到。“神仙”用得也许就是系统的思想方法,从整体上观察和分析人间的去向,得到的信息比我们充分,所以,能做恰当的判断。而人却“只缘身在此山中”,获得的信息少,反而不知道自己的事情。
所以,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但要从整体上去认识事物,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和一定的高度去认识、分析事物。从不同角度和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是系统思想方法的一种具体应用。
地方审计机关肩负着维护地方金融安全的职责,那么地方审计机关在银行审计当中,应该关注那些重点呢?一起来看看!
一、内部控制方面
银行的内部控制是防范金融风险,是保障银行健康运行的前提和保障。审计中应充分了解银行的组织框架、发展战略、公司章程、业务决策规则、流程及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情况、执行情况,分析审计风险,确定重要性水平。目前审计中发现各银行尽管在财务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制定了多项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但在执行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有些制度没有严格执行,有些执行不到位,特别是在贷款程序、风险防控、信息科技等方面问题突出;部分贷款方式、程序不合规,审核程序流于形式;有的商业银行重业务开展轻贷款管理,贷前审查不严、把关不够、贷中检查不认真、贷后检查不到位,导致部分信贷资料不真实、不齐全。如有的贷款一发放就产生欠息情况,有的贷款户提供虚假的银行承兑汇票,有的税票经核实已经作废,有的信贷资料已经提示存在“银票资金严重挪用、资金流紧张、到期银票兑付困难”等风险状况,银行仍然为这些贷款户发放了贷款。
二、信贷资产方面
贷款是银行的一项基本业务,也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审计的目标即审查贷款业务的`合规性和合法性,包括贷款程序、贷款主体资格、贷款用途、信用情况、利率合规情况审查,担保贷款还应对担保人的担保资格、担保能力进行核查,其中重点对贷款展期、不良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及银票垫款进行审查。同时,将贷款业务与表外业务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对其业务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资金用途进行必要的延伸审计。
近年来的审计情况表明,目前银行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仍然占据银行审计问题的大头,主要问题为:一是未能严格执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部分不良信贷资产没有真实反映,粉饰年度财务报表。如通过办理贷款展期、“贷新还旧”、贷款重组等手段,转化逾期贷款,掩饰不良贷款。有的贷款公司已走破产清理的司法程序,已形成潜在损失;二是改变贷款用途,如将贷款转定期存款,贷款转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有的贷款人通过多次转账等手段,改变贷款用途,用于房地产行业、股权投资、归还银票垫款或是购买理财产品等;三是为无真实贸易背景的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或商业承兑汇票,手段多为企业向银行贴现后将资金通过转到其关联企业账户,最终回流到出票人的存款账户,达到套取银行贴现资金的目的;四是违规发放贷款,部分借款人、担保人关系关联,有的担保人贷款已经逾期,根本不具备担保条件;有的审前调查不尽职,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五是部分银行将信贷资金业务转化为同业金融资产业务,规避监管机构对信贷规模的监控。
三、资金业务和中间业务方面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日益完善,各类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银行的资金业务逐步成为其利润增长的重要通道。银行资金业务具有涉及产品类别多、更新快、环节过程复杂、交易手段灵活等特点,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带来更多新的挑战。其业务主要包括:同业间存放和拆借、投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流动性管理、利率管理等。审计的目标是检查各类资金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资金管理风险性,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授权规定。重点对主要账户、敏感业务、异常事项等重大项目进行详细审计,包括现金业务、同业往来业务、主要融通业务、理财业务等。
审计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与他行达成协议,通过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卖出回购资产交易,达到做大年末资产和负债规模;通过购买信托受益权、定向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模式发放贷款,规避国家信贷规模控制,且有的贷款改变用途。理财业务方面,利用银行贷款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未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理财收入核算不实;部分银行在未取得债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格的情况下,开展同业机构理财、公司理财业务;部分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没有明确对投资范围、投资资产种类和各投资资产种类的投资比例,风险披露透明度不高;有的理财产品未与投资资产一一对应等问题。
四、投资业务方面
银行投资业务包括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审计目标是对其业务流程即投资决策过程、执行过程、业务核算、管理等环节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查。重点审查投资业务批准程序,是否经过集体决策,关联交易的公允性,风险控制与投资收益的匹配性,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因历史原因部分银行以前年度的股权投资、拆借资金难以收回,长期挂账,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因企业改制等原因,有的银行固定资产有账无实;违反市场公允原则,向股东发放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条件的信用贷款;有的投资开发项目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规避公开招标等。
五、信息科技方面
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是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高度融合,金融行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及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国家财产安全、经营目标的真实反映,因此如何促进银行业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控制,防范信息技术漏洞带来的风险,保证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日渐成为审计监督的关注重点。审计目标:一是了解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控制、信息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情况;二是了解数据输入、输出及数据处理情况,检查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商业银行的主要子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信用卡发卡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管理会计系统等。
反映的主要问题有:核心业务系统中部分信息与财务管理系统信息不匹配,摘要字段表述设计有误;信贷管理系统中五级分类查询结果表与信贷流水表中对部分贷款的形态认定在同一时点不能统一;新旧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的对接不严密,在新系统上线当日全部贷款均重复记入两次等问题;个别银行软件开发公司员工利用征信审批系统的漏洞,非法操作,擅自违规为客户开立信用卡,造成逾期透支;有的银行仅在异地建立数据备份,尚未建立应用级灾备等。
六、财务管理及财务收支方面
财务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银行审计的重要部分,审计目标即检查银行财务决算报表是否真实、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重点:一是其审计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反映了金融机构发生的主要经济事项;二是各项收入、支出及成本核算是否按照财务准则的要求;三是风险与效益、成本与收益是否匹配。主要审计问题表现为:一是少计收入或应转未转营业外收入;二是多计或少计费用和支出,如信用卡透支余额未按照五级分类标准划分,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三是在费用中列支福利性支出,如在“公杂费”、“业务管理费”、“宣传费”中列支各种名目的节假日福利,为促销业务答谢客户购买的购物卡等;四是违规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五是违反国家有关政策,超标准缴纳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六是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关于银行审计信息和银行审计信息化构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银行审计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