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信息时代的教师职业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信息时代教师角色与职能的转变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一、信息素养是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重要组成信息时代,教育理念、环境与模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信息时代的教育不仅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授与技能训练,更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信息素养便是信息时代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师信息素养则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提。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唱主角的课堂教学环境呈现出多媒体化、网络化的特点,唯有高信息素养的教师,才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和资源促进课堂教学。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日趋多元化,如课堂讲授、基于问题的探究学习、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等,这不仅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复杂化,更决定了师生之间信息交流与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二、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确保师生之间有效交流、沟通的重要保障,也是决定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是体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关键,专业自我发展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信息素养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前提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知识和信息。尽管信息素养不是具体的信息知识,但它会指引着教师有意识地从各个渠道去探寻对教育教学有用的信息资源,如随手翻阅的杂志、传统的图书文献、当代网络、媒体(如博客、网上论坛、QQ、微信)等,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给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带来新的气息,在信息素养的支配下,教师会自觉地收集、整理所遇到的有用信息资源以备用,自身的专业能力也会在积累资源的过程中得以提升。具有了信息意识、增强了对信息的内在需求、提高了对信息的敏感度,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才具备了观念前提,也才具有了发展的原动力。
三、信息素养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基于对信息的充分掌握、开发,掌握和开发信息都需要一定的信息知识作为基本前提。信息知识是信息时代教师获得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一个具有信息知识的教师,能够在发现信息之后,迅速地对信息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储存;对于不完整的信息,能运用自身的信息知识快速地制定检索方案和路径,对信息进行追本溯源,检索和补充相关的信息;对于已有的信息,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地与同行共享并进行交流和讨论。所以,教师要掌握充分的信息知识。
(一)全新的价值取向 教师的素质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知识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提高教师素质贵在全面,首先重在价值观。教师的价值观一般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①高尚的职业理想。高尚的职业理想是师魂中的核心问题,是教师价值观的最根本表现。以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教师个人的价值取向相统一为基础的职业理想主要表现在师爱、教育爱上。爱学生、爱事业、爱自己从事的一切教育工作,这是一种博大无私、深沉久远的崇高情感,古人昭告我们:“经师易做,人师难当”。没有这种教育爱,就谈不上为人师表。 职业理想具体表现在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三方面。现代教师必须确立自己终身从事的工作是事业而不是一种谋生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塑造未来的,要教育每一个学生为自己设计规划好美好的前景并全力以赴去实现。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前提。事业心要落实到每一节课上和每一天具体的工作中,面向全体是责任感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实质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们,就是要关怀每一个学生,使“好学生”“中等学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新的提高。承认个体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面向全体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没有责任心,就不可坚决摒弃那种“考上大学就是龙,考不上大学就是虫”的陈腐观念和只重少数尖子而抛弃绝大多数学生的行为。积极性要用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包括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办事、学会创造)上,积极性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以真情实意,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征服学生,着眼于“综合学力”提高,完成四大任务:即传授科学知识、培养专业能力,训练科学思维,教会学习策略。教师课下精心设计,课上精心施工,挖掘学科中的美学因素,发挥知识本身的魅力,以满腔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气势,飞扬的神色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②全新的教育理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观念的变革是根本的变革,作为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在教育价值观上,要克服长期以来只片面强调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确立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强调学生为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能力的基础,转变面向少数造就精英为目标为面向全体,为了全体,造就全体为目标。 在人才观上,真正改变将学生视为消极被动的“物”,重智轻德,不尊重人格,贬低学生价值观念,确立将每个学生都看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发展学生主体性,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来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在教育质量观上,真正改变过去以考分高低为评价质量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发展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能力,发展新知识的能力。 (二)全新的职业取向 长期以来,教师被视为传授知识的工匠服务于社会,教师职业在所有的各种社会职业中最迟被认识到需要进行专门训练。似乎只要具备了一定“传道、授业、解惑”知识就可以成为教师,教师工作好比一种工匠式的重复劳动,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也广泛地被许多人所接受。进入新的信息时代,如果仅以技术的熟练作为教师职业标准便从本质上忽视了教师职业种种复杂特征。教师需要担负起克服人类无知与陋习的重要使命。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成熟的职业,无论从服务道德、服务理论还是从服务实践、服务经验方面,都应具备如下专业化特征: ①服务: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将道德力量与知识创新联系起来。 ②理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知识作为职业支撑。 ③实践:教师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和发展。 ④经验:在实践反思中发展自己的经验体系。 ⑤判断:面对教育实践的不确定性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⑥团体:依赖专业团体实现合作探讨和专业评价。 一言以蔽之,作为现代化的教师,既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既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又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自觉的反思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思想。现代教师上述六方面专业特征的确立有赖于教师创造能力的发挥,因而,提高教师素质,第一在提高教师的创造能力。 (三)准确的工作定位 从知识传授向引导创造发展,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巨大的转变。自古以来,我国有师道尊严的传统。教师是学生再生父母。尊师是一种社会美德无庸质疑。但把学生永远置于被支配的地位,这有碍于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的培养,也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发展。新的世纪,我国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教师工作定位也突破了以往单纯传授灌输的模式,开始向引导学生创造性发展,作为新世纪教师,其准确定位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①作尊重学生的益友。引导创造,首先应强调对学生多方面的尊重。以往传统文化中的师生观,往往将尊重视为单向的,即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而新的时期,尊重应成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尊重包括尊重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现有状态,尊重学生发展潜力和实现的可能性,有时甚至包括尊重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如高创造力的学生有时会有一些常人不喜欢的特点),但尊重不是放任自流,尊重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作独具慧眼的伯乐。自古以来,行行出状元,在未来社会里,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也依然需要保留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人力资源方面多样化的需求,要求教师确立科学的人才观。任何社会成员,只要具备了兢兢业业的事业心,主人翁的责任感,团结合作的精神,终身学习能力都可能成为各个不同领域的人才。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作发现学生各方面潜能并最大限度的使之得到充分发挥的伯乐。要做到这一点,其一是充分信任学生。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这是教育的本义和真谛。教师只有深谙这一点,才能给予那种选拔少数尖子而抛弃大多数普通学生的教育模式以根本改造,才会正确对等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潜能并找到适合其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其二是热情关爱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不同爱好和长处。学生的差异不仅仅指考试成绩的优劣,还包括生理特征,心理特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有位教育家说过:没有什么统一的先决条件能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好的成绩本身也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可能是很大的成功,应当说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差生”,存在的只是单一、呆板、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关爱每一位学生,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为每位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这是新时期教育必备的素质。 ③作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知识、情感和意志是互相支持协调发展的,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动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教师在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洞悉学生心理,体察学生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成为学生心理保健医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适合其个性特长的职业理想。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并能够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容广阔的胸怀、多才多艺的谋略、热烈深厚的爱去塑造人格,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四)全能的教育心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青少年成人才的保障,也是教师成就自我的事业。教师应当努力成为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育活动的创造者,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具有广博又专深的知识结构外,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能力结构。这种能力结构一般包括四大项,即若干一般能力(如一口普通话、一副好口才、一笔好板书、一手好文章、一套好方法,熟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殊能力(如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活动教学能力、观察研究学生能力、教育教学机智能力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操作能力,教育教学的技术与艺术能力等,研究表明,未来教师素养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理性支点。 第二、具有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一是本体性知识即特色的学科知识,二是条件性知识,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知识,学生学习评价的知识等。三是文化知识,即特色学科知识以外的知识。 第三、具有与高质量教育相适应的教育和研究能力,这主要有三种能力:理解他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其中教育研究能力主要指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能力,这是高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四、具有教育智慧。这是未来教师素质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这是上述方面专业要求在教师身上实现整合的结果,又是教师长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不断反思、探索、创新的结晶。 第五、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辐射作用,即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示范及成果的辐射,带动一部分教师群体,形成一个优势学科。 第六、具有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教师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未来教师要在更高起点上不断实现对自我超越、必须努力学习,由职业教育者变为教育学习研究者,由他人成果的消费者变为自身成果的创造者,从获取资格而学习变成终身学习。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将停止教学”。新时期教师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活到老。 (五)健康的心理状态 作为教师的修身养性和人格的修炼,不可缺少的是教师的心理健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你要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第一要有心理容量,克服心理偏见,能够容忍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忍让学生的“挑衅”,扩展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二能积极地悦纳自我──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第三永远保持稳定的情绪,要耐得住贫困和寂寞,经受得起挫折和磨难,能控制各种情绪和情感,具有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品质,果断和坚持性、沉着冷静的自控力。决不允许将个人不幸转嫁给学生,将一己私怨发泄给学生。 第四是保持乐观的心境,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热爱学生,每天高高兴兴地上班,高高兴兴地生活在学生中间,不断地追求事业上的成就。一个伸手拥抱整个世界,敞开胸怀能够容下整个宇宙的教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 第五是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态度,包括尊重、真诚、羡慕和信任别人。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进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时代的教育不仅强调对学生的知识传递和技术训练,还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师信息素养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提。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信息网络技术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教育信息化及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随着信息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一味地接受,而是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认知世界的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我国已制定《教育信息2.0行动计划》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国家在教育领域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硬件,大量的现代教育设备进入到课堂,教师可选择的教学方式更多样,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信息技术如何更快更好地融入进课堂,这对全体的一线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也是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因为这必然性,我对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有了以下的思考与感悟:
1. 教师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到来?
(一)转变角色,由“主导者”变成“指导者”
信息时代改变了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的现状。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来获取知识。所以,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而是“指导者”。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一是指导学生对资源进行正确的筛选和有效的利用,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整合知识、利用知识;二是引导学生在新技术平台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有效的自我监督模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避免过于依赖技术
有的老师可能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在教学中更多地使用先进技术就是好的。然而现实不是这样的。课堂上需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和启发,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如果老师选择使用先进的技术而将思考的过程简单粗暴、直观透明地展现 给学生,反而不利于学生相关知识、能力的建构。
教师应该避免过于依赖技术。教师应该思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情绪,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思维等高阶思维,以及如何建立合理的评价系统。
(三)敢于运用新技术,科学使用新技术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跟教师不是竞争关系。新技术给了我们脚手架,协同我们一起成为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连接者,是教师的助手,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捷。但技术和工具都是冷冰冰没有感情的东西,教育源自爱,技术不能代替教师爱的付出和情感的投入。所以,我们在运用技术的同时,也要与学生有面对面、心连心的沟通与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沦为机器的奴隶,才会使冷冰冰的技术和工具变得生机勃勃。
2. 信息时代,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技术
学生是具有情绪的鲜活个体,教师也是具有喜怒哀乐的社会人。只有人才能照顾到人的情绪,才会感同身受、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向沟通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能改变传统的知识运送单向模式,从“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变为“师生和谐、平等”。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实现一位教师与多个学生交叉互动,远距离交流等,即时给出反馈与矫正。但教师要合理选择,恰当运用,通过技术的运用让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让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兴趣点产生共鸣。
(1) 切忌过度滥用信息技术,束缚教师的课堂设计
我所在的学校是西部的一个小县城的城区小学,目前均实现了每个班都配备了一套多媒体设备。然而,通过实践发现,有的教师留在了初级阶段,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自己教学课件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传统的“跟随着老师学习”的模式。还有的教师为了追赶教学改革的步伐,不管这节课是什么类型什么内容,一节课从头至尾,不写板书,全通过课件显示,一节课上不断地点击鼠标,费尽心思的让学生围绕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流程,仿佛这样才有特色,才符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特点。还有的教师过度使用信息技术,一些观摩课、公开课,几乎变成了各种现代教育设备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学的重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养却荡然无存。
(二)找准课堂重点,明确技术只是辅助
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慕课等方式,但这些手段仅仅只是辅助教学,现实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可以通过某些技术手段让这节课的重点更突出,学生更能容易理解。教师在语言上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涉猎更广的知识,为学生的求知欲安上马达。
在理论创新和技术爆炸的时代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前面一段时间里一群一线教师们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做法,我们就可以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再去找寻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融合方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融合!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冠疫情按下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快进键的的大环境下,只有努力去适应当下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提升自我的教学专业素养,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且恰当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推广信息技术,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培养创新型人才。
时代在变化,教学模式在变化,但我们教育的初心是不变的。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产生情感的交流、交融,得到精神的润养。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无论将来面对怎样的挑战,我们要做的是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己,超越自己。
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被越来越普遍的应用。现在我们接触最多的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它们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更应该成为我们可以运用的工具。利用这些新的技术,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生动、让我们关于知识的讲解可以更形象,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利用好网络共同体可以促进教师学生间的相互沟通、交流,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而且能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完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最终实现专业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网络共同体:专业发展;
新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推进给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这一职业群体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是,信息时代的教师又是幸运的,因为其专业发展有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本人是一名数学教师,大家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很多老师苦于没有什么素材,课堂上的讲解十分的枯燥乏味,学生自然没有兴趣听,那教学效果也就不会很理想。如今有了多媒体技术,有了网络技术,上面提到的问题很轻松的就解决了。
一、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教学这个部分,所以这个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下面就以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感受说说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
1.在新课导入处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很关键的一环。运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从内容安排和媒体形式上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学生就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与思考,就会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这样就诱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学“对称图形”这课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我用信息技术教学软件,演示春天美丽的景色:即蜻蜓、蝴蝶、蜜蜂从野草飞出来的情况。(电脑演示,边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观察生动的画面,遐想美丽的春天景色是怎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屏幕上这一生动形象的演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短短的几分钟看、思、议。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像火山一样即将喷涌而出。正当他们纷纷举手、个个充满着强烈的学习愿望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去认识对称图形的意思,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合理运用情境导入,能引起学生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欲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2.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直观效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延伸拓宽了教学的时空度,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从“教”的角度来看,使难的、繁杂的、深奥的教学内容变得浅易,扩大了教学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时效。从“学”的角度看,缩短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时间和距离,使复杂的艰苦的认知活动变得轻松愉快,从而使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关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职业是和信息时代教师角色与职能的转变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信息时代的教师职业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