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外汇期货定价模型,以及外汇期货定价机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预计3个月后。
F0是一件产品终值,S0是另一件产品的现值,这两件是符合无套利定价理论的,外汇期货的定价持有收益率是该外汇发行国的无风险连续利率rF。本国无风险连续利率记为rD。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Ft和即期汇率St的关系表示为。外汇期货是在集中形式的期货交易所内,交易双方通过公开叫价,以某种非本国货币买进或卖出另一种非本国货币,并签订一个在未来的某一日期根据协议价格交割标准数量外汇的合约。为了说明方便,我们先把广义的外汇期货交易与狭义的外汇期货交易区别开来。广义的外汇期货交易,包括外汇期货合约交易和外汇期权合约交易二种方式,而狭义的外汇期货则专指外汇期货合约。
外汇期货的主要的内容包括:
①交易单位。
②最小变动价位。
③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
④合约月份。
⑤交易时间。
⑥最后交易日。
⑦交割日期。
⑧交割地点。
针对布-肖模型股价波动假设过严,未考虑股息派发的影响等问题,考克斯、罗斯以及罗宾斯坦等人提出了二项分布期权定价模型(binomial option pricing model-bopm),又称考克斯-罗斯-罗宾斯坦模型〔(1)e〕。
该模型假设:
第一,股价生成的过程是几何随机游走过程(geometric random walk),股票价格服从二项分布。与布-肖模型一样,在bopm模型中,股价的波动彼此独立且具有同样的分布,但这种分布是二项分布,而非对数正态分布。也就是说,把期权的有效期分成n个相等的区间,在每一个区间结束时,股价将上浮或下跌一定的量,从而:
(附图 {图})
令snj代表第n个区间后的股价,其间假定股价上浮了j次,下跌了(n-j)次,则:
(附图 {图})
第二,风险中立(risk-neutral economy)。由于连续交易机会的存在,期权的价格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无关,它之所以等于某一个值,是因为偏离这一数值产生了套利机会,市场力量将使之回到原先的水平。 假设股票现价为s[0],一个区间后买方期权到期,那时股价或者上升为s[11]或者下降为s[10]即,:
(附图 {图})
根据风险中立的假设,任何一种资产都应当具有相同的期望收益率,否则就会发生套利行为。也就是说此时无风险债券、股票及买方期权的将来价值满足如下关系:
(附图 {图})
上式中,q表示的是股票价格上涨的概率,因而期权的价格乃相当于其预期价格的贴现值。 上述分析可以进一步推广到n个区间的买方期权价格的确定。首先,需计算出买方期权价格的预期值,假设在n个区间里,在股价上涨k次前,买方期权仍然是减值期权,内在价值仍为0,而k次到n次之间,它具有内在价值,则:
(附图 {图})
(附图 {图}) 先前的分析没有考虑股息的存在,假定某种股票每股在t时将派发一定量的股息,股息因子为f,除息日与付息日相同,则在除息日股价将会下降相当于股息的金额fs[t]。
(附图 {图})
对于美式期权,则需考虑提前执行的情况:
在t时若提前执行,其价格等于内在的价值;不执行,则可按前面的推导得到相应的价格。最终t时的价格应当是提前执行与不提前执行情况下的最大者。即:
(附图 {图}) 根据欧洲期权的平价关系,可直接从其买方期权导出卖方期权价格,而美国期权则不能。利用上述推导美国买方期权价格的方法,可以同样得到:
(附图 {图})
这就是美国卖方期权的定价公式。从上述bopm模型的推演中可看出其主要特点:
1.影响期权价格的变量主要有基础商品的市价(s),期权协定价格(x),无风险利率(r),股价上升与下降的因子(u,d),以及股息因子(f)及除息次数。事实上u与d描述的是股价的离散度,因而与布-肖模型相比,bopm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与前者基本相同,但因为增加了有关股息的讨论,因而在派发股息的期权及美国期权的定价方面,具有优势。
2.根据二项分布的特点,bopm模型中只要对u与d及p作出适当的界定,它就可以回答跳动情况下的期权的定价问题。这是布-肖模型所不能够的。同时,当n达到一定规模后,二项分布趋向于正态分布,只要u、d及p的选择正确,bopm模型会逼近布-肖模型。
与布-肖模型一样,二项分布定价模型也被推广到外汇、利率、期货等的期权定价上,受到理论界与实业界的高度重视。
三、对西方期权定价理论的评价
以布莱克-肖莱斯模型和bopm模型为代表的西方期权定价理论,是伴随着期权交易,特别是场内期权交易的扩大与发展而逐渐丰富与成熟起来的。这些理论基本上是以期权交易的实践为背景,并直接服务于这种实践,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与借鉴意义。
首先,模型将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归纳为基础商品价格、协定价格、期权有效期、基础商品价格离散度以及无风险利率和股息等,并认为期权价格是这些因素的函数,即:
c或p=(s,x,t,σ,γ,d)
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计算期权价格的公式,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比如在布-肖模型中,s、x及t都可以直接得到,γ亦可以通过相同期限的国库券收益率而求出,因而运用该模型进行估价,只需求出相应的σ值即基础商品的价格离散度即可。实践中,σ值既可通过对历史价格的分析得到,亦可假定未行使的期权的市场价格即为均衡价格,将相应变量代入求得(此时称为隐含的离散度implicit volatility)。因而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同时,这种概括是基于期权的内在特点,把它放在统一的资本市场考虑的结果。其分析触及到了期权价格的实质,力图揭示期权价格“应当是”多少,而不是“可能是”多少的问题,因而比早期的计量定价模型向前迈了一大步。
其次,模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期权交易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布-肖模型以及二项分布模型都被编制成了计算机软件,成为投资者分析期权市场的一种有效工具。金融界也根据模型编制成现成的期权价格计算表,使用方便,一目了然,方便了投资者。正如罗伯特·海尔等所编著的《债券期权交易与投资》一书所言:“(布-肖)模型已被证明在基本假设满足的前提下是十分准确的,已成为期权交易中的一种标准工具。”具体来讲,这些模型在实践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1.指导交易。投资者可以借助模型发现市场定价过高或过低的期权,买进定价过低期权,卖出定价过高期权,从中获利。同时,还可依据其评估,制定相应的期权交易策略。此外,从模型中还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参数,比如得耳他值(△),反映的是基础商品价格变动一单位所引起的期权价格的变化,这是调整期权头寸进行保值的一个十分有用的指标。此外还有γ值(衡量△值变动的敏感性指标);q值(基础商品价格不变前提下,期权价格对于时间变动的敏感度或弹性大小),值(利率每变动一个百分点所引起的期权价格的变化)等。这些参数对于资产组合的管理与期权策略的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研究市场行为。可以利用定价模型对市场效率的高低进行考察,这对于深化期权市场的研究也具有一定意义。
有两年以上的金融行业工作经验,学历本科
根据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与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的框架协议,目前,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只进行金融理财师®(AFP®)的资格认证,2006年起,将进行国际金融理财师(CFP)的资格认证。
CFPTM资格认证教学与考试大纲(2009)
根据国际金融理财师(CFP)资格认证标准,依据《金融理财师职业道德标准》、《金融理财师执业操作准则》和《2008年中国金融理财工作分析调查报告》,并基于2008年教学与考试大纲和近年来市场的变化,在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FPSB China Advisory Panel)的监督和指导下,现代国际金融理财标准(上海)有限公司(FPSB China)修订了2009年CFP资格认证教学与考试大纲。2009年国际金融理财师(CFP)资格认证的教学和考试大纲分为以下五个部分,涵盖了金融理财教学体系的基本知识点与资格考试范围。
备注: C1-CFP了解,C2-CFP理解,C3-CFP掌握。
章节 内容 重要程度
投资规划
1 投资理论
1.1 投资理论及其应用
1.1.1 效用函数及应用
效用函数的含义 C2
效用函数与风险态度 C3
效用函数的形态 C3
风险的价格 C2
均值与方差框架下的效用函数形式 C2
无差异曲线及其应用 C2
1.1.2 风险资产与无风险资产的配置
风险资产与无风险资产构造的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C3
最优投资组合的应用:两个风险资产和一个无风险资产 C3
1.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应用
1.2.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证券市场线(SML) C1
1.2.2 市场模型及β风险的定价 C3
1.2.3 α系数 C3
1.2.4 投资分散化的解释 C2
1.2.5 市场模型对风险的分解 C2
1.2.6 CAPM的局限性 C2
1.2.7 CAPM在中国的实证检验 C1
1.3 套利定价理论及其应用
1.3.1 套利的概念及基本形式 C2
1.3.2 无风险套利的定价机理 C2
1.3.3 套利投资组合 C3
1.3.4 套利定价模型
单因素模型 C3
多因素模型 C3
1.3.5 APT与CAPM的比较 C2
1.3.6 套利定价理论的应用 C3
1.4 市场的有效性
1.4.1 市场有效性的基本含义 C3
1.4.2 投资策略与市场有效性 C3
1.4.3 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C2
1.4.4 有效市场的异象 C2
1.5 行为金融学简介
1.5.1 投资人的非理性行为 C2
1.5.2 行为金融学的应用 C1
2 债券分析与投资
2.1 债券的基本特征 C3
2.2 利率的风险结构 C3
2.3 利率的期限结构
2.3.1 收益率曲线及其特征 C2
2.3.2 确定的利率期限结构 C3
2.3.3 远期利率与即期利率 C3
2.3.4 利率的不确定性与远期利率 C2
2.3.5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 C2
预期理论 C2
市场分割理论 C2
2.3.6 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特点 C1
2.4 利率风险与久期
2.4.1 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 C3
2.4.2 久期及计算 C3
2.4.3 修正久期 C2
2.4.4 久期法则 C3
2.4.5 凸性的含义 C1
2.5 债券的投资管理
2.5.1 消极的债券管理
息票的再投资风险 C3
久期与债券的免疫 C3
梯形、杠铃与子弹组合策略 C2
现金流搭配策略 C1
指数化策略 C1
2.5.2 积极的债券管理
或有免疫 C2
横向水平分析 C1
债券互换 C1
3 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
3.1 股票市场与股票投资概述
3.1.1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C2
3.1.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C2
3.2 股票定价机理
3.2.1 公司估值的主要方法
现金流贴现模型 C3
相对估值模型:倍数估值、比较估值 C3
3.2.2 红利贴现模型的应用
增长率(g)的来源与计算 C3
价值分解 C3
股价与投资机会 C3
3.3 股票分析与应用
3.3.1 基本面分析与应用
宏观经济分析 C3
行业分析 C3
公司分析 C3
3.3.2 技术分析概要 C1
4 期权
4.1 期权概述
4.1.1 期权的基本特征 C3
4.1.2 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的平价关系 C3
4.2 期权投资策略 C2
4.3 期权定价
4.3.1 二叉树定价模型 C3
4.3.2 B-S模型
B-S模型及其参数 C2
隐含波动率的含义 C3
套期保值率的意义及应用 C3
期权弹性 C1
4.4 投资组合保险 C2
4.5 含权的投资工具
4.5.1 认股权证 C2
4.5.2 备兑认购权证和备兑认沽权证 C2
4.5.3 可转债、可赎回债与可回售债 C2
4.5.4 结构性产品:高息票据和保本票据 C2
5 远期和期货
5.1 远期与期货的基本特征 C3
5.2 期货交易的策略
5.2.1 套期保值 C2
5.2.2 套利 C2
5.2.3 投机 C2
5.3 基差的概念 C1
5.4 期货定价原理
5.4.1 期货价格的形成过程 C1
5.4.2 期货价格与远期价格的关系 C1
5.4.3 定价模型的基本假设 C2
5.4.4 金融期货的价格 C3
5.4.5 商品期货的价格 C3
5.5 期货的应用
5.5.1 利率期货 C2
5.5.2 外汇期货 C2
5.5.3 黄金期货 C2
5.5.4 指数期货 C3
5.6 互换(掉期)
5.6.1 利率互换 C2
5.6.2 货币互换 C2
6 其他投资
6.1 外汇投资 C2
6.2 房地产投资 C2
6.3 黄金投资 C2
6.4 其他非金融资产的投资 C2
6.5 资产证券化 C1
6.6 基金
6.6.1 货币市场基金投资 C2
6.6.2 债券型基金投资 C2
6.6.3 ETF投资 C2
6.6.4 LOF投资 C2
6.7 私募基金 C1
6.8 风险投资基金 C1
6.9 信托产品投资 C2
7 资产配置与绩效评估
7.1 投资规划程序 C3
7.2 投资政策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C3
7.3 投资人的信息收集与分析 C3
7.4 资产配置的主要方法 C3
7.5 主要的投资策略 C3
7.6 业绩评估 C3
7.7 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
7.7.1 金融工程简介 C1
7.7.2 风险分类 C2
7.7.3 风险管理过程 C2
7.7.4 风险管理策略
久期策略 C2
股指期货策略 C2
期权的套期保值策略 C2
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
1 健康保险
1.1 健康保险概述
1.1.1 健康保险的含义 C1
1.1.2 健康保险的分类
医疗保险 C2
疾病保险 C2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 C2
护理保险 C2
1.1.3 影响健康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 C1
1.2 医疗保险
1.2.1 医疗保险的含义及特征 C2
1.2.2 医疗保险的主要内容
保险期限和责任期限 C3
保障项目 C3
医疗费用分摊方式 C3
1.2.3 医疗保险的主要类型
基本医疗费用保险 C2
高额医疗费用保险 C2
1.3 疾病保险
1.3.1 疾病保险的含义 C3
1.3.2 疾病保险的除外责任 C3
1.3.3 疾病保险的主要类型
重大疾病保险 C3
特种疾病保险 C1
1.4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
1.4.1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定义 C2
1.4.2 伤残定义
全残及其划分 C2
推定全残 C2
1.4.3 给付条款的基本内容
免责期 C3
给付期 C3
给付额 C3
1.4.4 给付安排
基本给付 C2
补充给付 C2
1.5 护理保险
1.5.1 护理保险定义 C2
1.5.2 保障内容
护理院护理 C2
社区护理 C1
1.5.3 合同条款 C2
1.6 个人健康保险的常见条款
1.6.1 续保条款 C3
1.6.2 犹豫期条款 C2
1.6.3 体检条款 C1
1.6.4 既存状况条款 C3
1.6.5 职业变更条款 C1
1.6.6 等待期条款 C1
2 年金保险
2.1 年金保险概述
2.1.1 年金保险的含义
年金与年金保险 C2
年金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与关系人 C2
2.1.2 年金保险的机理 C3
2.1.3 年金保险与寿险的比较
年金保险与寿险的不同点 C3
年金保险与寿险的相同点 C2
2.2 年金保险的分类
2.2.1 按年金购买主体划分 C2
2.2.2 按年金缴费方式划分 C1
2.2.3 按年金给付起始时间划分 C3
2.2.4 按年金给付终止时间划分 C3
2.2.5 按年金领取人数划分 C3
2.2.6 按年金给付金额是否有保证划分 C3
2.3 年金保险的作用
2.3.1 生命风险的不确定性 C2
2.3.2 投资管理服务 C2
2.3.3 税收优惠 C2
2.3.4 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结构给付年金 C1
反向抵押年金 C1
2.4 税优年金计划
2.4.1 税优年金计划的三种形式 C2
2.4.2 税优计划比较分析 C3
2.5 《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办法》中的养老年金保险相关规定 C1
3 团体保险
3.1 团体保险概述
3.1.1 团体保险的含义
团体保险的定义 C1
团体的条件 C2
被保险人 C1
3.1.2 团体保险特征
以团体核保代替个人核保 C3
使用团体保单 C2
管理成本 C3
合同设计的灵活性 C3
定价方法 C1
3.2 团体人寿保险
3.2.1 团体人寿保险与一般人寿保险的主要区别 C3
3.2.2 保险费 C3
3.3 团体保险的主要经营环节
3.3.1 团体保险的产品设计
产品形态设计 C1
产品定价 C3
3.3.2 团体保险的销售 C1
3.3.3 团体保险的核保
团体核保的含义 C1
团体核保的分类 C3
团体核保的要素 C3
3.4 团险经营规定 C3
4 寿险产品分析
4.1 保障分析
4.1.1 普通型人寿保险
定期寿险 C3
终身寿险 C3
两全保险 C3
年金保险 C3
4.1.2 新型寿险产品
分红保险 C3
投资连结保险 C3
万能保险 C3
4.2 定价要素
4.2.1 影响定价假设的因素 C3
4.2.2 定价假设
死亡率因素:生命表构成 C3
利率因素 C3
费用因素 C3
4.2.3 保费计算
净保费 C3
营业保费 C3
4.3 利源分析及管理
4.3.1 相关重要概念
责任准备金 C2
现金价值 C3
风险保额与风险净额 C3
4.3.2 利源分析 C2
4.3.3 盈余管理
死亡盈余管理 C2
利息盈余管理 C2
费用盈余管理 C2
4.4 产品精算方面的限制 C1
5 寿险销售、核保与服务
5.1 寿险公司的组织与功能 C1
5.2 人寿保险的销售过程
5.2.1 销售人员的条件 C2
5.2.2 销售的基本过程 C2
5.3 销售渠道
5.3.1 直接销售 C1
5.3.2 经纪人 C3
5.3.3 代理人 C3
5.4 核保
5.4.1 核保的含义 C2
5.4.2 核保基本原则 C2
5.4.3 核保规则 C3
5.4.4 医疗核保 C3
5.4.5 财务核保 C3
5.4.6 核保决定 C3
5.5 理赔
5.5.1 保险理赔的含义 C2
5.5.2 理赔环节 C3
5.5.3 法律对理赔的规定 C3
5.6 客户服务
客户服务的重要性 C1
客户服务的主要内容 C2
6 保险市场与监管
6.1 保险市场概述
6.1.1 保险市场的参与者 C2
6.1.2 保险市场的特点 C1
6.2 保险公司
6.2.1 保险公司的类别 C1
6.2.2 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 C1
6.3 保险公司的实力、价值与风险
6.3.1 保险公司之间的差别体现 C1
6.3.2 价值评估
保险公司的回报模型 C2
保险公司估值方法 C2
投资者考虑的问题 C2
6.3.3 实力与风险
寿险公司面临的风险 C3
最值得关注的方面 C2
6.4 保险监管
6.4.1 市场准入监管 C1
6.4.2 条款费率监管 C3
6.4.3 资金运用监管 C3
6.4.4 市场行为监管 C3
6.4.5 偿付能力监管 C3
7 产品选择与应用
7.1 寿险保障需求测算
7.1.1 保障需求测算原理 C3
7.1.2 保障需求测算方法 C3
7.1.3 人寿保险需求确定步骤 C3
7.1.4 测算结果的检验与调整
现金需求 C3
保费与预算 C2
目标设置与金额调整 C1
假设条件的调整 C2
参数选择 C3
时间调整 C2
7.1.5 保障分析的工具 C2
7.2 特殊保险需求
7.2.1 资产变现中的风险 C3
7.2.2 封闭式企业所有人的风险
封闭企业的特征与形式 C2
封闭企业的特殊资产风险 C3
资产风险的应对措施 C3
7.2.3 遗产规划中的保险 C3
7.2.4 老年风险 C2
7.3 选择保险类型
7.3.1 各类产品的性质与特征 C3
7.3.2 保障目标的确立 C2
7.3.3 客户状况分析 C3
7.3.4 选择符合目标的、可行的产品与产品组合 C3
7.4 保险方案中的其他因素
7.4.1 保单更换 C2
7.4.2 避税 C1
7.4.3 高额保单 C2
7.4.4 保单选择权 C2
员工福利与退休计划
1 员工福利
1.1 员工福利概述
1.1.1 员工福利的定义和特征 C2
1.1.2 员工福利的产生与发展 C1
1.1.3 员工福利的主要内容 C1
1.2 员工福利的法律规范
1.2.1 劳动合同:定义和期限 C2
1.2.2 合格计划:法定条件、报备要求、税收优惠 C2
1.2.3 雇主责任:法定责任和推定责任 C2
1.2.4 员工权益:已归属权益、未归属应计权益、预期权益 C3
1.3 员工福利的财务规则
1.3.1 雇主延期支付 C3
1.3.2 员工延期收入
已归属权益的计算 C3
未归属应计权益的计算 C3
预期权益的判断与计算 C3
1.3.3 福利计算方法和规则 C3
1.4 员工福利的待遇支付
1.4.1 待遇确定 C3
1.4.2 缴费确定 C3
1.5 员工福利的管理模式
1.5.1 雇主自我管理 C1
1.5.2 福利项目外包 C1
1.5.3 员工自我管理 C1
1.6 员工福利方案和员工权益保护
1.6.1 福利方案的法定内容和员工权益保护 C2
1.6.2 员工福利方案的种类 C2
1.7 典型员工福利计划
1.7.1 利润分享计划 C2
1.7.2 员工持股计划 C3
1.7.3 医疗福利计划 C2
1.7.4 教育福利计划 C1
1.7.5 住房福利计划 C2
2 养老金
2.1 养老金原理
2.1.1 养老金定义和相关问题
既得养老金 C1
实际养老金 C1
养老保障 C2
2.1.2 养老金分类 C1
2.1.3 养老金筹资方式
现收现付 C2
预先积累 C2
现收现付和预先积累的混合 C2
2.1.4 养老金税政规则
三环节税政分析 C2
积极税政与合格计划 C2
2.1.5 养老金待遇给付
养老金待遇确定计划 C3
养老金缴费确定计划 C3
养老金待遇确定和缴费确定混合计划 C3
2.1.6 养老金计划下的金融产品 C1
2.1.7 养老金计划的支付方式 C2
2.1.8 养老基金投资与绩效评价
养老基金种类 C1
养老基金特征 C1
养老基金投资原则和策略 C2
养老基金投资目标 C3
养老基金绩效与评价 C2
2.2 雇主养老金
2.2.1 雇主养老金概述 C1
2.2.2 国外典型案例
美国401(K)计划 C1
澳大利亚超级年金计划 C1
英国职业年金制度 C1
2.2.3 员工权益及雇主责任
员工养老金权益 C2
雇主的缴费责任 C2
雇主缴费的归属 C3
权益归属中的过渡账户 C2
归属方法:阶段转移法、阶梯转移法和完全转移法 C3
员工未归属应计权益的放弃与剥夺 C2
2.3 中国企业年金计划
2.3.1 中国企业年金计划定义和特点 C1
2.3.2 中国企业年金方案
企业年金方案的法定内容 C2
企业年金方案设计的主要问题 C2
企业年金方案对员工权益的影响 C2
2.3.3 中国企业年金缴费原则和方法 C2
2.3.4 中国企业年金税收政策 C2
2.3.5 中国企业年金计划的责任主体
内部责任主体:企业年金管理委员会 C2
外部责任主体:理事会、法人受托人 C2
2.3.6 中国企业年金计划的运营机制
信托关系和治理结构 C1
受托人的全权责任 C2
信托合同与委托合同 C3
信息披露要求 C2
投资限制 C3
管理费制 C3
风险准备金 C2
2.3.7 员工企业年金收入和权益保护 C3
3 退休规划
3.1 退休规划原理
3.1.1 退休规划概述
退休规划的定义和特征 C2
退休养老所面对的风险 C3
退休规划影响因素 C2
退休规划的种类 C2
3.1.2 退休规划理论及应用
估算人力资本 C2
分析财务生命周期 C2
运用终生财务模型 C2
测算平滑消费水平 C3
3.2 退休规划制作
3.2.1 建立与界定客户的关系
理财顾问类客户的服务计划 C1
综合资产管理类客户的服务计划 C1
3.2.2 收集退休规划信息,了解退休规划目标
信息采集基本要求 C2
信息采集基本内容 C2
信息采集基本方法 C2
信息分析及其管理 C2
退休规划目标界定 C2
退休规划目标设定原则 C3
退休时点选择对目标的影响 C2
3.2.3 分析和评估养老供给和需求,测算养老金赤字
测算养老供给 C3
估算养老需求 C3
估算养老赤字 C3
3.2.4 制定退休规划方案
退休规划书的格式要求 C2
退休规划理财策略 C2
退休规划资产配置 C3
退休规划供款计划 C2
3.2.5 执行退休规划方案
客户交流 C2
退休规划技术支持 C2
退休规划金融工具 C2
3.2.6 退休规划方案的评价与调整 C2
3.3 老年保健规划与老年住房规划
3.3.1 老年保健规划
老年健康风险特点 C1
老年健康风险测算 C3
老年健康风险应对工具 C2
老年保健规划需求因素分析 C1
3.3.2 老年住房规划
以房养老 C2
以房养老对退休规划的改进 C2
以房养老的操作模式 C2
以房养老一次性支付定价模型 C3
以房养老风险分析 C2
个人税务与遗产筹划基础
1 税收制度与个人理财
1.1 商品劳务税
1.1.1 增值税
征税范围 C3
纳税人 C3
税率 C3
应纳税额的计算 C3
纳税申报 C3
1.1.2 消费税
征税范围 C2
纳税人 C2
税率 C1
应纳税额的计算 C2
纳税申报 C3
1.1.3 营业税
征税范围 C3
纳税人 C3
税率 C2
应纳税额的计算 C3
纳税申报 C3
1.2 所得税
1.2.1 所得税概述 C2
1.2.2 企业所得税
纳税人 C3
征税对象 C3
税率 C3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C3
税收优惠 C3
纳税申报 C3
1.3 其他税种
1.3.1 房产税 C3
1.3.2 契税 C2
1.3.3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C2
1.3.4 土地增值税 C2
1.3.5 车船税 C2
1.3.6 车辆购置税 C2
1.3.7 印花税 C2
1.4 税收制度与个人理财
1.4.1 个人金融投资与税收 C3
1.4.2 个人住房投资与税收 C3
1.4.3 个人企业投资与税收 C3
2 个人所得税筹划要点
2.1 纳税人身份的设计
2.1.1 居民和非居民身份的选择 C3
2.1.2 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 C3
2.1.3 企业承包方式的选择 C3
2.2 征税范围的考虑
2.2.1 法律规定 C3
2.2.2 筹划原理及方法 C3
2.3 计税依据的筹划
2.3.1 工资、薪金所得的筹划 C3
2.3.2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筹划 C3
2.3.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筹划 C2
2.3.4 劳务报酬所得的筹划 C3
2.3.5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筹划 C3
2.4 税率的选择 C3
2.5 税收优惠的利用 C3
2.6 特殊规定的计划 C2
3 个人跨国所得的税收筹划
3.1 跨国所得纳税义务的判定
3.1.1 税收居民的判定 C3
3.1.2 所得来源地的判定 C3
3.2 个人跨国所得纳税义务的计算 C3
3.3 所得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
3.3.1 税收协定 C2
3.3.2 税收抵免 C3
3.4 跨国所得的税务筹划要点
3.4.1 税收优惠的合理利用 C3
3.4.2 在华居住时间的安排 C3
3.4.3 奖金的发放 C3
3.4.4 基于税收协定的考虑 C2
4 其他与个人理财相关税种的筹划
4.1 增值税的筹划
4.1.1 纳税人的筹划 C3
4.1.2 计税依据的筹划 C3
4.2 消费税的筹划
4.2.1 纳税人的筹划 C2
4.2.2 计税依据的筹划 C2
4.3 营业税的筹划
4.3.1 纳税人的筹划 C3
4.3.2 计税依据的筹划 C3
4.4 企业所得税的筹划
4.4.1 纳税人的筹划 C3
4.4.2 计税依据的筹划 C3
4.5 其他税种的筹划
4.5.1 土地增值税的筹划 C3
4.5.2 房产税的筹划 C3
4.5.3 印花税的筹划 C2
5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C3
6 遗产与遗产税制
6.1 遗产的形式 C2
6.2 遗产转移的方式 C3
6.3 中国继承法的内容 C2
6.4 遗产税制度
6.4.1 遗产税制度的类型 C2
6.4.2 不同遗产税制对纳税人规定的差异 C2
6.4.3 征税范围 C2
6.4.4 税率 C2
6.4.5 扣除和宽免 C2
7 遗产筹划
7.1 遗产筹划的主要工具
7.1.1 遗嘱 C3
7.1.2 遗产委任书 C3
7.1.3 遗产信托 C3
7.1.4 人寿保险 C3
7.1.5 赠与 C3
7.2 遗产筹划的内容
7.2.1 个人情况记录信息 C3
7.2.2 计算和评估客户的遗产价值 C3
7.2.3 决定遗产筹划的目标 C3
7.2.4 遗产计划的制定 C3
7.2.5 有效遗嘱的准备 C3
7.2.6 定期检查和修改 C3
7.3 遗产筹划中不同财产所有权的区别
7.3.1 个人特有财产 C2
7.3.2 共同持有财产 C2
7.3.3 中国婚姻法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 C2
综合案例分析
1 理财规划方案分析与决策
1.1 理财方案决策与考虑依据
1.1.1 现金流量分析 C2
1.1.2 净现值分析 C3
1.1.3 内部报酬率分析 C3
1.2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C3
2 全方位理财规划方案制作
2.1 家庭所得税计算 C3
2.2 家庭财务报表制作与财务诊断 C3
2.3 资产配置方案设计 C3
2.4 退休需求计算与退休规划方案设计 C3
2.5 保险需求测定与保险规划方案设计 C3
2.6 生涯模拟表编制 C3
2.7 敏感度分析与方案调整 C3
3 理财规划报告书的编制
3.1 理财规划报告书的格式 C2
3.2 客户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C2
3.3 客户理财目标的确定 C2
3.4 经济环境分析 C3
3.5 理财假设条件的设定 C2
3.6 财务诊断与分析 C3
3.7 客户风险属性界定 C3
3.8 理财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C3
3.9 综合理财中的税务与福利规划 C2
3.10 保险产品配置 C3
3.11 投资产品配置 C3
3.12 风险告知、披露事项与定期检讨的安排 C2
一年后一美元(S软妹币)带利息为(1+R_f)美元 一年后本来值S软妹币的可以值S(1+R) 所以根据无套利 不管一年前你拿的是美元还是软妹币 今天的价值都一样 所以有关系:F*(1+R_f )= S*(1+ R)
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2009年08月09日 星期日 20:23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Black-Scholes Model,亦有译为布莱克-休斯),简称BS模型,是一种为期权或权证等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的数学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迈伦·斯科尔斯与费雪·布莱克所最先提出,并由罗伯特·墨顿完善。该模型就是以迈伦·斯科尔斯和费雪·布莱克命名的。1997年迈伦·斯科尔斯和罗伯特·墨顿凭借该模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统计学上的肥尾现象影响此公式的有效性。
[编辑] B-S模型5个重要假设
1、金融资产收益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2、在期权有效期内,无风险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变量是恒定的;
3、市场无摩擦,即不存在税收和交易成本;
4、金融资产在期权有效期内无红利及其它所得(该假设后被放弃);
5、该期权是欧式期权,即在期权到期前不可实施。
[编辑〕 模型
C = S * N(D1) − e − r * T * L * N(D2)
其中:
C—期权初始合理价格
L—期权交割价格
S—所交易金融资产现价
T—期权有效期
r—连续复利计无风险利率H
σ2—年度化方差
N()—正态分布变量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
债券,股票,期货三类金融市场资产定价模型的原理: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所谓资本资产主要指的是股票资产,而定价则试图解释资本市场如何决定股票收益率,进而决定股票价格。
2、根据风险与收益的一般关系,某资产的必要收益率是由无风险收益率和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决定的。
3、必要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加风险收益率。
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一个主要贡献就是解释了风险收益率的决定因素和度量方法。
外汇期货定价模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外汇期货定价机制、外汇期货定价模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外汇期货定价模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