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币安交易所 > 互联网信息安全的主要来源(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来源于什么)

互联网信息安全的主要来源(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来源于什么)

发布于:2022-12-17 作者:沫沫 阅读:15

今天给各位分享互联网信息安全的主要来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来源于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通俗的说:

有意义有价值的资料,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语音,图像,图片,流媒体,数据信息技术就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

机密性,可靠性,完整性,保护,监测,反应,恢复。 保护的过程性和周期性。

信息安全的现实需求及意义

1. 个人安全

网络钓鱼,支付的安全问题,木马。

解决方式:一个系统一级的安全防护。

2. 企业安全

企业的信息安全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结构工程。遵循“木桶原理”。

(1) 木马/黑客/病毒

(2) 系统漏洞

(3) 犯罪取证

(4) 电子商务安全

企业要具有较强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企业内部要有安全的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并且要定期的巡查,并要注意电子商务安全。计算机的取证技术及痕迹跟踪技术,系统日志中的异常行为和异常现象进行查看。做到“拿不掉,看不到,赖不掉”看不到就是有加密与解密技术并不是通过明文的方式将信息储存在电脑中。

3. 国家信息安全

(1)充分研究网络攻击技术

(2)全面掌握网络防范技术

例如:强身份认证技术,基于生物特征的生物认证技术。

(3)建立健全完备的应急响应机制

攻得进,守得住,打不垮。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当今网络表现出来的特点:

接入方式多样化,联网对象广泛,安全形势严峻 安全防御阶段:

事前防御:网络隔离,访问控制,实时监测

实时监测:病毒检测,入侵监控,系统/用户行为监测 事后响应:报警、急救、取证、问责、修复、加固。

保护阶段:加密解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放火墙,操作系统安全 监测阶段:入侵监测,漏洞检测。

反应阶段:电子取证,入侵追踪。

恢复阶段;数据恢复,系统恢复。

信息技术前景展望:

计算能力:量子计算,DNA 计算。

计算与应用模式:云计算(数据隔离,隐私保护),物联网(安全体系,信息控制,隐私保护)

信息对抗:信息战,电子对抗(包含内容有:信息战理论研究,新型电子对抗技术研究,新型网络对抗技术研究)

通信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未来网络。

互联网信息安全都包括那些?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到了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要防范的主要方面有:计算机犯罪、黑客行为、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信息战、网络协议自身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嗅探(嗅探器可以窃听网络上流经的数据包)等等。

网络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网络信息安全包括以下方面:

1、网络安全模型

通信双方在网络上传输信息,需要先在发收之间建立一条逻辑通道。这就要先确定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路由,再选择该路由上使用的通信协议,如TCP/IP。

2、信息安全框架

网络信息安全可看成是多个安全单元的集合。其中,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整体,包含了多个特性。一般,人们从三个主要特性——安全特性、安全层次和系统单元去理解网络信息安全。

3、安全拓展

网络信息安全往往是根据系统及计算机方面做安全部署,很容易遗忘人才是这个网络信息安全中的脆弱点,而社会工程学攻击则是这种脆弱点的击破方法。社会工程学是一种利用人性脆弱点、贪婪等等的心理表现进行攻击,是防不胜防的。

扩展资料:

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特征:

1、完整性

指信息在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过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坏和非丢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样性,使信息能正确生成、存储、传输,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征。

2、保密性

指信息按给定要求不泄漏给非授权的个人、实体或过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绝有用信息泄漏给非授权个人或实体,强调有用信息只被授权对象使用的特征。

3、可用性

指网络信息可被授权实体正确访问,并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况下能恢复使用的特征,即在系统运行时能正确存取所需信息,当系统遭受攻击或破坏时,能迅速恢复并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网络信息系统面向用户的一种安全性能。

4、不可否认性

指通信双方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本身,以及参与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同一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本人的真实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样性和完成的操作与承诺。

5、可控性

指对流通在网络系统中的信息传播及具体内容能够实现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网络系统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传输范围和存放空间内可控。除了采用常规的传播站点和传播内容监控这种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码的托管政策,当加密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时,必须严格按规定可控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信息安全

威胁信息安全的来源有几类?

2)来自内部网络的安全威胁

从以上网络图中可以看到,整个计委的计算机网络有一定的规模,分为多个层次,网络上的节点众多,网络应用复杂,网络管理困难.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安全威胁的第二与第三个层面上,具体包括:

网络的实际结构无法控制;

网管人员无法及时了解网络的运行状况;

无法了解网络的漏洞与可能发生的攻击;

对于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攻击缺乏有效的追查手段;

内部网络的安全涉及到技术.应用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及时发现问题,确定网络安全威胁的来源,才能制定全面的安全策略,有效的保证网络安全.

a.网络的实际结构无法控制

计算机网络上的用户众多,用户的应用水平差异较大,给管理带来很多困难.网络的物理连接经常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办公地点调整,如迁址.装修等;

网络应用人员的调整,如员工的加入或调离;

网络设备的调整,如设备升级更新;

人为错误,如网络施工中的失误.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网络结构发生变化,网络管理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将其纳入网络安全的总体策略,很可能发生网络配置不当,从而造成网络性能的下降,更严重的是会造成网络安全的严重隐患,导致直接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有效的扫描工具,定期对网络进行扫描,发现网络结构的变化,及时纠正错误,调整网络安全策略.

b.网管人员无法及时了解网络的运行状况

网络是一个多应用的平台,上面运行着多种应用,其中包括网站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邮件系统等.作为网络管理员,应该能够全面了解这些应用的运行情况.同时,由于网络用户众多,很可能发生用户运行其他应用程序的情况,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可能影响网络的正常工作,降低系统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可能破坏系统的总体安全策略,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网络管理员应拥有有效的工具,及时发现错误,关闭非法应用,保证网络的安全.

c.无法了解网络的漏洞与可能发生的攻击

网络建成后,应该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策略,但是实际情况是,再有经验的网络管理者也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建立十分完善的安全系统.具体原因表现为:

即使最初制定的安全策略已经十分可靠,但是随着网络结构与应用的不断变化,安全策略也应该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由于企业网络由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和企业广域网组成,网络结构复杂,威胁主要来自:病毒的侵袭、黑客的非法闯入、数据"窃听"和拦截、拒绝服务、内部网络安全、电子商务攻击、恶意扫描、密码破解、数据篡改、垃圾邮件、地址欺骗和基础设施破坏等。

下面来分析几个典型的网络攻击方式:

1.病毒的侵袭

几乎有计算机的地方,就有出现计算机病毒的可能性。计算机病毒通常隐藏在文件或程序代码内,伺机进行自我复制,并能够通过网络、磁盘、光盘等诸多手段进行传播。正因为计算机病毒传播速度相当快、影响面大,所以它的危害最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病毒的"毒性"不同,轻者只会玩笑性地在受害机器上显示几个警告信息,重则有可能破坏或危及个人计算机乃至整个企业网络的安全。

有些黑客会有意释放病毒来破坏数据,而大部分病毒是在不经意之间被扩散出去的。员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开了已感染病毒的电子邮件附件或下载了带有病毒的文件,这导致了病毒的传播。这些病毒会从一台个人计算机传播到另一台,因而很难从某一中心点对其进行检测。

任何类型的网络免受病毒攻击最保险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对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对软件中的病毒定义进行更新。值得用户信赖的防病毒软件包括Symantec、Norton和McAfee等。然而,如果没有"忧患意识",很容易陷入"盲从杀毒软件"的误区。

因此,光有工具不行,还必须在意识上加强防范,并且注重操作的正确性;重要的是在企业培养集体防毒意识,部署统一的防毒策略,高效、及时地应对病毒的入侵。

2.黑客的非法闯入

随着越来越多黑客案件的报道,企业不得不意识到黑客的存在。黑客的非法闯入是指黑客利用企业网络的安全漏洞,不经允许非法访问企业内部网络或数据资源,从事删除、复制甚至毁坏数据的活动。一般来说,黑客常用的入侵动机和形式可以分为两种。

黑客通过寻找未设防的路径进入网络或个人计算机,一旦进入,他们便能够窃取数据、毁坏文件和应用、阻碍合法用户使用网络,所有这些都会对企业造成危害。黑客非法闯入将具备企业杀手的潜力,企业不得不加以谨慎预防。

防火墙是防御黑客攻击的最好手段。位于企业内部网与外部之间的防火墙产品能够对所有企图进入内部网络的流量进行监控。不论是基于硬件还是软件的防火墙都能识别、记录并阻塞任何有非法入侵企图的可疑的网络活动。硬件防火墙产品应该具备以下先进功能:

●包状态检查:在数据包通过防火墙时对数据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允许进入局域网络。

●流量控制:根据数据的重要性管理流入的数据。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使远程用户能够安全地连接局域网。

●Java、ActiveX以及Cookie屏蔽:只允许来自可靠Web站点上的应用程序运行。

●代理服务器屏蔽(Proxyblocking):防止局域网用户绕过互联网过滤系统。

●电子邮件发信监控(Outgoinge-mailscreening):能够阻塞带有特定词句电子邮件的发送,以避免企业员工故意或无意的泄露某些特定信息。

3.数据"窃听"和拦截

这种方式是直接或间接截获网络上的特定数据包并进行分析来获取所需信息。一些企业在与第三方网络进行传输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重要数据被中途截获,如用户信用卡号码等。加密技术是保护传输数据免受外部窃听的最好办法,其可以将数据变成只有授权接收者才能还原并阅读的编码。

进行加密的最好办法是采用虚拟专用网(VPN)技术。一条VPN链路是一条采用加密隧道(tunnel)构成的远程安全链路,它能够将数据从企业网络中安全地输送出去。两家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建立起VPN隧道。一个远程用户也可以通过建立一条连接企业局域网的VPN链路来安全地访问企业内部数据。

4、拒绝服务

这类攻击一般能使单个计算机或整个网络瘫痪,黑客使用这种攻击方式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阻碍合法网络用户使用该服务或破坏正常的商务活动。例如,通过破坏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而阻止用户访问服务;通过向企业的网络发送大量信息而堵塞合法的网络通信,最后不仅摧毁网络架构本身,也破坏整个企业运作。

5.内部网络安全

为特定文件或应用设定密码保护能够将访问限制在授权用户范围内。例如,销售人员不能够浏览企业人事信息等。但是,大多数小型企业无法按照这一安全要求操作,企业规模越小,越要求每一个人承担更多的工作。如果一家企业在近期内会迅速成长,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将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6.电子商务攻击

从技术层次分析,试图非法入侵的黑客,或者通过猜测程序对截获的用户账号和口令进行破译,以便进入系统后做更进一步的操作;或者利用服务器对外提供的某些服务进程的漏洞,获取有用信息从而进入系统;或者利用网络和系统本身存在的或设置错误引起的薄弱环节和安全漏洞实施电子引诱,以获取进一步的有用信息;或者通过系统应用程序的漏洞获得用户口令,侵入系统。

除上述威胁企业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外,还有如下网络安全隐患:

恶意扫描:这种方式是利用扫描工具(软件)对特定机器进行扫描,发现漏洞进而发起相应攻击。

密码破解:这种方式是先设法获取对方机器上的密码文件,然后再设法运用密码破解工具获得密码。除了密码破解攻击,攻击者也有可能通过猜测或网络窃听等方式获取密码。

数据篡改:这种方式是截获并修改网络上特定的数据包来破坏目标数据的完整性。

地址欺骗:这种方式是攻击者将自身IP伪装成目标机器信任机器的IP 地址,以此来获得对方的信任。

垃圾邮件 主要表现为黑客利用自己在网络上所控制的计算机向企业的邮件服务器发送大量的垃圾邮件,或者利用企业的邮件服务器把垃圾邮件发送到网络上其他的服务器上。

基础设施破坏:这种方式是破坏DNS或路由器等基础设施,使得目标机器无法正常使用网络。

由上述诸多入侵方式可见,企业可以做的是如何尽可能降低危害程度。除了采用防火墙、数据加密以及借助公钥密码体制等手段以外,对安全系数要求高的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专门机构公布的常见入侵行为特征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企业可以形成适合自身的安全性策略,努力使风险降低到企业可以接受且可以管理的程度。

企业网络安全的防范

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技术与管理不是孤立的,对于一个信息化的企业来说,网络信息安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管理问题。在很多病毒或安全漏洞出现不久,网上通常就会有相应的杀毒程序或者软件补丁出现,但为什么还会让病毒肆虐全球呢?为什么微软主页上面及时发布的补丁以及各种各样查杀的工具都无法阻止这些病毒蔓延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很多用户(包括企业级用户)没有养成主动维护系统安全的习惯,同时也缺乏安全方面良好的管理机制。

要保证系统安全的关键,首先要做到重视安全管理,不要"坐以待毙",可以说,企业的信息安全,是一个整体的问题,需要从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高度,制定与时俱进的整体管理策略,并切实认真地实施这些策略,才能达到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目的。

风险评估:要求企业清楚自身有哪些系统已经联网、企业网络有哪些弱点、这些弱点对企业运作都有哪些具体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对于公司整体会有怎样的影响。

安全计划:包括建立企业的安全政策,掌握保障安全性所需的基础技术,并规划好发生特定安全事故时企业应该采取的解决方案。企业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目的就是决定一个组织机构怎样来保护自己。

一般来说,安全策略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总体的安全策略和具体的规则。总体安全策略制定一个组织机构的战略性安全指导方针,并为实现这个方针分配必要的人力物力。

计划实施:所有的安全政策,必须由一套完善的管理控制架构所支持,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要建立完整的安全性解决方案。

物理隔离:即在网络建设的时候单独建立两套相互独立的网络,一套用于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另一套用于连接到Internet,在同一时候,始终只有一块硬盘处于工作状态,这样就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物理安全隔离。

远程访问控制:主要是针对于企业远程拨号用户,在内部网络中配置用户身份认证服务器。在技术上通过对接入的用户进行身份和密码验证,并对所有的用户机器的MAC地址进行注册,采用IP地址与MAC地址的动态绑定,以保证非授权用户不能进入。

病毒的防护:培养企业的集体防毒意识,部署统一的防毒策略,高效、及时地应对病毒的入侵。

防火墙:目前技术最为复杂而且安全级别最高的防火墙是隐蔽智能网关, 它将网关隐藏在公共系统之后使其免遭直接攻击。隐蔽智能网关提供了对互联网服务进行几乎透明的访问, 同时阻止了外部未授权访问对专用网络的非法访问。一般来说, 这种防火墙的安全性能很高,是最不容易被破坏和入侵的。

网络安全问题简单化

大多数企业家缺乏对IT技术的深入了解,他们通常会被网络的安全需求所困扰、吓倒或征服。许多企业领导,不了解一部网关与一台路由器之间的区别,却不愿去学习,或因为太忙而没时间去学。

他们只希望能够确保财务纪录没被窃取,服务器不会受到一次"拒绝服务攻击"。他们希望实现这些目标,但不希望为超出他们需求范围的技术或服务付出更高的成本,就像销售计算机设备的零售店不愿意提供额外服务一样。

企业网络安全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今天企业网络安全已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一个安全的网络系统的保护不仅和系统管理员的系统安全知识有关,而且和领导的决策、工作环境中每个员工的安全操作等都有关系。

网络安全是动态的,新的Internet黑客站点、病毒与安全技术每日剧增。要永远保持在知识曲线的最高点,把握住企业网络安全的大门,从而确保证企业的顺利成长

网络安全涉及哪几个方面.?

网络安全主要有系统安全、网络的安全、信息传播安全、信息内容安全。具体如下:

1、系统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系统的崩演和损坏而对系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消息造成破坏和损失。避免由于电磁泄翻,产生信息泄露,干扰他人或受他人干扰。

2、网络的安全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踩。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3、信息传播安全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云自由传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内容安全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冒充、诈骗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其本质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扩展资料:

维护网络安全的工具有VIEID、数字证书、数字签名和基于本地或云端的杀毒软体等构成。

1、Internet防火墙

它能增强机构内部网络的安全性。Internet防火墙负责管理Internet和机构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在没有防火墙时,内部网络上的每个节点都暴露给Internet上的其它主机,极易受到攻击。这就意味着内部网络的安全性要由每一个主机的坚固程度来决定,并且安全性等同于其中最弱的系统。

2、VIEID

在这个网络生态系统内,每个网络用户都可以相互信任彼此的身份,网络用户也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拥有电子标识。除了能够增加网络安全,电子标识还可以让网络用户通过创建和应用更多可信的虚拟身份,让网络用户少记甚至完全不用去记那些烦人的密码。

3、数字证书

CA中心采用的是以数字加密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证书认证技术,通过数字证书,CA中心可以对互联网上所传输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密、解密、数字签名与签名认证等各种处理,同时也能保障在数字传输的过程中不被不法分子所侵入,或者即使受到侵入也无法查看其中的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安全

互联网信息安全的主要来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来源于什么、互联网信息安全的主要来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互联网信息安全的主要来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