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12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及2012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可参考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
依据能力标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设置“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3个系列的课程,共27个主题,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四、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
(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
(2)学会绘制图形
(3)学会给图形着色
(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
(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小学作为教育的启蒙和基础的奠定,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黄金时期。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没有太成熟的教法和教学经验可以借鉴。今年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实践(行为)导向法为主,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将教学中的一些浅见总结如下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在教学中贯穿实践导向法、化抽象知识为具体,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计算机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计算机的专业名词都很难向他们解释清楚。对于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如果照本宣科或者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说给学生听,结果是很不理想的,大多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似是而非。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增加了学习兴趣。这样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学习,其抽象思维必然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已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典型的填鸭式教育。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一切都不能和学生自己探索知识所得到的满足喜悦相提并论。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摒弃了传统学科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多媒体的形象教育和网络资源的丰富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能得到极大地激发,非常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充分利用学科特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赋予了素质教育很强的操作性,学习过程成为了一个培养不拔意志、深刻思维、坚强毅力的自我修养的过程。学生上机要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使大脑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功能、分析操作方式,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另外,由于计算机运行高度自动化和程序化,学习计算机要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十分严谨。输入操作中,一是一,二是二,即使是一个字符,一个空格,也应一丝不苟,点滴差错,都通不过。因此在操作中,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稍有疏漏便会出错或死机,因此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谨性。
四、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成绩的评定不只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也可以促进学生完成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从而真正达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提高操作水平。多次测试就是指在一学期里,结合教学实际,每学完一个模块或一个模块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内容后就对学生进行测试,这样有利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它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绝不可仅仅停留在计算机学科范围内,而应着眼于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指导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化的素质教育在具体教学内容上应包括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学习等等。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能在信息技术的熏陶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在未来社会能进一步成为独当一面的专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
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信息技术的性质
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既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又已经深化为改造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信息技术因信息交流需要而产生和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又扩展了信息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最本质要求是交流,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教育、经济和政治等领域,席卷全球的信息文化业已形成,并推动着全社会的“文化重塑”,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012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12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2012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