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币安交易所 > 如何发展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发展工作)

如何发展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发展工作)

发布于:2022-12-25 作者:沫沫 阅读:1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如何发展信息产业,以及信息产业发展工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发展东莞的信息产业

这篇文章可以参考一下啊

南方日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走向何方

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述的是蓝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于《规划》中提及的产业定位、发展重点以及扶持措施,企业和专家界是如何看待的?

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当前的生存现状,在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如何做才能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扶持和淘汰、集群和分散散中间游刃有余?

东莞产业配套有优势

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叶春荣告诉记者,目前东莞有台商企业6000多家,其中,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的占绝大部分比重,这也是外界一贯将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与在莞台商群体相联系的原因。

叶春荣认为,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已相对成熟,虽然历经了金融风暴,遭受了一定的挫折,但他坦言:“东莞电子产业配套链的完善程度是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只要这种优势还在,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依然大有可为。”

叶春荣说,东莞台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2008年底的金融风暴对企业造成了一定压力,订单“损失”了不少,一些企业关闭、停产了,但到了2009年下半年,情况明显转好。“这是整体情况,电子信息企业也是一样,但我预计今年企业的经济状况会有所好转。”

叶春荣认为,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经过危机的锤炼,将变得更加成熟,尤其是台商电子企业的工作环境相对好很多,招工难问题并不十分明显,而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叶春荣判断,今年的订单量可以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

他特别强调的是,东莞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拥有全球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产业链优势,“如果说用工问题还可以通过薪水待遇来解决,但要是想整合配套链,这就不是哪一个城市三五年能赶上来的。”

中稼半导体公司是此次《规划》中点名扶持的重点企业。该公司的主攻方向是LED最前沿的衬底材料方面,目前LED外延片多是在蓝宝石、碳化硅的基底上发展而来的,而中镓公司则独家研发出在氮化镓衬底上研发外延片技术。目前,该公司的衬底材料已走向市场。

对于《规划》的出台,中镓相关负责人表示赞赏。此次战略规划极其重视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而走在LED生产技术前端的中稼公司对此表示极为赞成,“东莞产品目前在国际上缺乏还价的空间。”这位负责人说,“东莞要在国际上保持竞争力,必须进行技术创新,走到产业生产链的上游。”他举例说,台湾在25年前和东莞现在的情形相似,都是“世界工厂”,但台湾现在能在国际市场上保持较强竞争力,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及时进行了产业升级,将下游产业转移出去了。

资金扶持不可“分猪肉”

《规划》中提到了东莞电子信息的产业定位:建设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打造中国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集聚区,争当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做好中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试验田。

对此,叶春荣笑言:“经贸局提出的这些定位很清晰,目前就是要更好地配合产业升级,做得更强,包括‘打造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聚集区’等,东莞目前已有相关企业在做,而且做得不错。”

叶春荣表示,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政府、协会和企业相互配合,来解决更为实际的问题,这也是东莞此次竭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的初衷。

他透露,东莞市政府每个月都会与外资企业座谈一次,了解一下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电子信息是东莞市的支柱产业,政府希望能够均衡发展各个产业。”他说。

叶春荣认为,台资电子企业现在发展平稳,台资的电子企业落户东莞已有20多年,目前正在寻求销售形态上的突破,尽力配合政府,从企业的实际发展出发,开拓内销市场。

同样也是《规划》中指明扶持的重点企业,东莞市雷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元源认为,在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东莞的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抓住行业技术的龙头和发展动向,并尽快制订相应的措施加以落实。

“对于信息产业而言,信息产品需要技术,不需要品牌,只要有新的技术,推出当天它就是品牌。”杜元源认为,在这个视技术为生命的产业中,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引进将直接影响其发展态势,甚至决定其存亡。

杜元源说,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目前台资企业远远地走在大陆前面,其中的原因应该引起东莞的重视和反思。首先台资企业在大陆可以受到颇为特殊的待遇,出了问题有专款救助。其次就是台资企业家普遍拥有开阔的视野,并且接触到的专业技术领域领先于大陆企业。

对于《规划》中提及重点发展LED产业,《规划》扶持的重点企业———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有关负责人梁鸣娟认为其关键在于把政策落到实处。“《规划》提到政府的采购招标对本地自主创新产品给予一定的加分,但是目前并没有这么做。另外,在资金补贴方面,期待有所侧重,不要像以前那样‘分猪肉’,五家企业申请把那笔钱平分,结果每家企业所得的钱都不多,事情也就无法做好。”她说。

要引智先搞好“软环境”

对于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四个定位,梁鸣娟表示认同,但她转而表示:“东莞要打造中国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好是好,但是如何吸引或者培育新兴电子信息企业,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发展新兴电子信息企业需要高端人才,《规划》也有相关配套政策,提出要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的创业环境,说得很在理,但是还不够,应该是营造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

她告诉记者,东莞各级政府服务企业的工作做得很周到,但是社会服务有点拖后腿。“东莞治安环境不是很理想,我晚上不敢出厂门,另外,没有足够的文化积淀,精神生活很枯竭,这样是很难留住人才的,很多人都抱着赚一把钱就走的心态,我手下有3个博士生,他们都说待在东莞只是权宜之计。”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顺德积聚了很多高端人才,原因有二:一是培育了一批以美的、格兰仕为代表的知名企业;二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我觉得这很值得东莞借鉴。”梁鸣娟说。

上述中镓公司那位负责人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政府除了提供诸如资金、土地等“硬件”上的优惠外,还需要在“软件”上下功夫。他举例说,可以为不同企业的管理人员、普通员工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让企业之间加深了解,共同进步。“只有企业有了长远发展,才能真正地留住技术人才。”

他还希望政府除了为大型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外,还能为有潜力的中小创业团体提供优惠,“有很多新技术就是通过小团体创造出来的。”除此之外,这位负责人还希望东莞的社会治安环境能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在工业区,偷盗事件时有发生,这对员工扎根东莞的信心多少有些影响。”

■新闻延伸

规模企业如何占领市场制高点?

虽然东莞大多数电子信息企业缺乏核心高端技术,但有些企业却颇具规模,并正在向核心技术发起猛攻。面对《规划》,这些企业如何看待自身的发展转型路径?

新兴产业发展须有所侧重

中镓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战略规划对不同技术层次的企业的发展方向也给出了建议,“传统企业也可以走技术型道路,即完善产品质量,打造名牌产品,实现品牌化经营。”

对于东莞该如何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中稼公司的一位高级工程师说,政府应该敢于“吃螃蟹”,敢于引进“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他举例说,有的政府官员认为只要是做电脑的,就是高新技术企业,但其实电脑行业也有技术高低之分,“因为行业的阻隔,有的官员对于其他行业的了解并不深入,这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有胆量和眼光去引进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

具体到东莞LED产业的发展,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东莞LED产业整体上集中于中下游的生产,从长远看是缺乏发展空间的。“东莞LED产业的技术升级需要加快脚步。”这位负责人通过去年在东莞一年的观察,发现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一些LED企业,已经开始从LED下游环节的生产转向上游发展,“以前做封装的企业,有的开始转向做设备,而传统的封装生产则开始向内地逐渐转移。”

《规划》锁定的电子信息产业四个发展重点包括新光源领域,而勤上光电正是新光源LED行业的佼佼者,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在LED产业发展思路上,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经理梁鸣娟有不同的见解,她提出了“曲线救国”路线。

她说:“看东莞发展LED的思路,是要完善产业链,长远来看,对东莞LED产业每个环节的企业都有好处,很好,但是我想说的是,短期内应该有所侧重,东莞的优势在封装及应用等中下游环节,应该集中精力扶优扶强,在优势环节培育一批知名企业,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升级,而不要在各个产业环节平均用力。现东莞急着要引进LED芯片企业,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马上要实现‘占据产业链高端’这个目标,不太现实。东莞不妨把更多力量放在中下游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到时,有了需求,LED芯片企业引进也就水到渠成了。”

走设备自动化与品牌国际化路径

在电子产业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东莞市雷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元源对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充满了期待。

他认为,东莞信息产业升级有两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制造业走向自动化,只有自动化的大规模生产才能够节省人力资源,并且提高产品质量,保持产品质量稳定。杜元源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莞的劳动力紧缺问题会进一步凸现,东莞制造需更多引进自动化设备,加强电子商务、管理等应对劳动力减少瓶颈;二是电子信息产品的集群品牌走向国际化,品牌国际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抓住未来是产业升级的明智举动,在这方面,东莞需进一步扶持相关企业,进而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对于信息产业行业发展动向的制高点。杜元源认为一个切入口是“三网合一”项目。据他介绍,所谓“三网合一”,即“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对该行业的前景,杜元源满怀期待,他认为,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三网合一”就可以走向市场,只要监控到位,这个世界将变成一个完全透明的空间。手持终端(例如手机)和家中电脑相连,可以随时掌控家中情况,如果链接好一些控制命令,甚至可以操控家中电器。这个产业未来的市场空间将是巨大的。

杜元源认为,对于该产业,东莞应该抢占先机,先通过组织企业进行一些尝试,进而抢占发展先机。“信息产品就是这样,往往通过研发一个器件,就能发展一个市场,进而升级成产业,最终形成生产和销售网络。”

卖产品不如卖服务

在发展领域的机遇选择上,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思模说,今年易事特将重点投入新能源领域,目前全球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对于新能源公司来说是最好的机会,市场空间比较大。

“近期我们的UPS销量增长了40%,而在这个时候,很多厂商也同时面临着等米下锅的窘境。”据何介绍,现在UPS行业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去满足市场的销量,而是很多厂商如何满足自身原材料的供应。因为僧多粥少,所以原先很多不会出现的问题现在都暴露了。例如账期,以前还可以晚些回款,而如今必须现款交易,而且有现金也未必能保证就有原材料供应。而何思模由此也真正体会到规模的重要性。

何认为,国产厂商要壮大,根本还是要走技术研发的路径。所以现在易事特有着自己庞大的研发队伍,在UPS行业拥有着多项技术成果,有的甚至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单从产品系列来说,易事特的UPS产品在国内厂商中肯定是最丰富的,型号也是最多的。”

“今后我们的策略是,在低端企业大量运用高端技术,并大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在今后易事特的渠道体系中,系统集成商会将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此,何的看法是:“卖产品不如卖方案,卖方案其实就是在卖服务。”

日前,东莞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规划。这是东莞市首个专门针对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制定的全市战略发展规划。

去年初,中国出台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成为全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客观上要求东莞市以电子信息产业为试点,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截至2009年12月,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160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27.47%;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2402.6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48%,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那么,这个产业规划的出台,将把电子信息产业带向何方?

这个东莞市的首个产业战略规划,将给电子信息产业,乃至全市产业升级转型带来什么影响?

如果将规划划分成短期和长期效应,又该以什么样的时间节点来衡量其作用?

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09年初,金融危机的漩涡正深度地席卷全球。作为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给这个行业在危机时刻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与此同时,正在经历金融危机考验的东莞,也加强了加快推动对全市信息产业升级转型的决心。就在2009年年初,市委书记刘志庚提出,确立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特色的制造业大市的城市定位。这是继电子信息产业在21世纪初成为全市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后,再次从单纯产业角度提升到整个城市战略发展高度。

改革开放30年来,东莞充分发挥优越的区位优势,承接国际信息产业转移,以外向带动起步,以制造业立市,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性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这当中,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占东莞全市工业产值40%以上的龙头支柱产业。

然而,金融危机极大地冲击了东莞市的外向型产业结构,电子信息产业也不能幸免,增长与结构升级受到严峻挑战。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炯贤说,信息产业与提升制造业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东莞都在强调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东莞制造的附加值。但这种强调容易让业界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有传统产业才需要转型,电子信息产业不需要转型。事实上,传统产业里也有高新技术,电子信息制造领域也存在粗放、技术落后的因素。

可见,将电子信息产业提升到城市转型战略高度,一方面是该产业本身规模庞大,另一方面,是希望用信息化来包装整个“东莞制造”。

危机和机遇同时来临,传统和新兴交错发展,市场力量的推动,使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逐渐偏离“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传统印象,开始在新一轮国际资本转移中寻求新路径。政府和企业界都逐渐认识到,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产业升级转型的突破口,这个行业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当下东莞各产业的瓶颈所在。

刘炯贤说,做规划就是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快推动东莞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经市政府同意,市经信局通过政府招标,委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为全市信息产业编制发展战略规划。规划的出台将对东莞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起到纲领性作用。

传统和新兴之间的取舍

今年2月,《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及子规划《东莞市网络新媒体发展规划》出台。

在制定一部大型产业规划时,反复推敲和调整最多的部分,往往是规划的重点所在。

刘炯贤说,电子信息产业今后的发展重点和方向,是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规划调研组和参与研讨的专家、学者结合反复调整的地方。其中要综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东莞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规划篇幅100多页,从官方的角度,对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全貌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剖析,首次对东莞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作了明确定位: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中国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中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试验田。确立了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约创新型产业发展模式的发展战略。

在发展重点上,东莞将以新产品和新技术引进带动3C制造业和元器件产业升级,并大力发展应用电子和关键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

新兴产业如新能源、平板显示等来势凶猛,但尚未成熟;传统产业如IT、消费电子等规模庞大,但却依旧处于产业链低端。对此现状,东莞在传统和新兴产业间该如何取舍?

对于这个业界关注的问题,东莞选择了两条腿走路,在发展侧重上有不同定位。即以发展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大力扶持市场潜力大、产业附加值高的创新型产业,带动产业跨越升级,同时稳定现有支柱型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

刘炯贤说,在稳定现有成熟的传统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上,将新兴电子产业作为突破口。也就是从产业存量上就地转型升级,在增量上积极引进重大项目、积极促进产业新兴领域发展两方面为抓手。这才是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路径。

刘炯贤还说,东莞将大力发展设计业,实现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最终形成“五新齐进、两业并举”的局面,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设计业、服务业的突破发展。在这里,“五新”指的是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新能源产业、新光源产业、新一代无线通信产业和网络新媒体产业,“两业”指的是设计业和现代服务业。

剖析产业核心问题

规划首次深度剖析了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几个核心问题。业内认为,尽管这种剖析是官方视角,但观点仍然比较尖锐。

东莞先后被评为“珠三角地区国家信息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寮步镇、石碣镇、长安镇、常平镇、大朗镇、石龙、企石等镇街荣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广东省光电产业基地”等称号。

在这些光芒后面,隐藏着一些核心问题。根据规划,这两个问题是:面对依托地缘及政策的自发集聚的产业发展模式与政府主导的大产业发展趋势之间不相适应,面对以镇街为单位的自主推进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强调整体布局的大基地发展趋势之间不相适应。

自发集聚的发展模式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发展,产业链各环节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统筹布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整体行业利润率下滑、企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持续下降,很难实现产业规模和市场需求的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政府主导的大产业发展趋势日趋明显。新兴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兴起,其投资大、周期长、涉及资源多等突出特点,要求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提升综合环境服务能力,打造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价值链各环节均衡分布的新型产业态势。

规划还提到“社会环境建设相对滞后与产业发展综合环境需求不断提升之间不相适应”的问题,尤其城市品牌形象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东莞市正在努力打造国际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文化新城,城市的发展前景和潜力非常看好,但长期以来外界对东莞的既有印象在短期内仍很难改变,而且城市经营意识不够、城市建设滞后、缺少城市文化氛围等问题亟待转变。

■难点解读

大项目培育要一步步来

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市八大支柱产业中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首要的支柱产业,在金融危机中,也曝露出了整个产业的最典型问题:由于缺乏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撑,普遍缺乏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总体来看,东莞电子信息企业平均规模偏小,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平均年产值只有2亿元,这与全国平均值3.1亿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此外,东莞外向型产业特征明显。从企业来看,外资企业和港台企业产品出口比率均在80%以上。

规划明确提出,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主营业务年收入百亿元以上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

扶持大项目,这句话已经说了很多年。现在看来,这句话不仅对电子信息产业适用,其他产业也适用。随着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先发区域,已经失去了绝对的吸引力。

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张安详说,即使东莞不发展,其他地方一样也要搞,这也是当前面临的最实际问题。

他说,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北、西北有很多军工企业,信息产业研发技术资源雄厚。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总部资源很有优势,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多是港台的加工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与上述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张安详甚至认为,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中,东莞只占有了1/4的利润。

但培育大项目也是有难度的。刘炯贤说,即便将大项目作为培育重点,但过程还是得一步步来。只有通过精心的服务才能留住企业,吸引企业进来,形成良性循环。

光一个规划是不够的

根据规划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定位,在产业布局上,东莞将整合全市资源,发挥各区镇制造业优势,重点根据石龙、石碣、清溪、虎门港四个片区的产业特点,按照“错位发展、资源共享、联动互补”的原则,打造四个示范区,对其他镇街产生示范带动作用。

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初期,东莞采用以镇街为主体,自发式发展的思路,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缺乏统一规划,所以产业布局非常分散,各镇街产业优势特征也不明显,产业同质化水平较高。

以镇街为区划单位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的突出特点,而各镇街间电子信息产业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发展,产业资源竞争明显,导致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呈离散式分布,难以通过地理集聚形成不同的特色化产业集群。因此,东莞大型产业基地少。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形成了较大规模,但从整体来看,真正集聚相当数量企业、形成相当产业规模的大型产业基地较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缺乏应由大型产业基地发挥的产业集聚和引领的作用。

不难看出,加强资源整合,实现镇街错位发展,是整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资源的重要路径。但这条路能行得通吗?各界对此不是没有自己的小算盘。

某镇一位不愿具姓名的官员说,东莞真正注意到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和重要性是在上世纪末。电子信息产业之所以有今天的规模,靠的还是早期资本转移的市场自发行为。现在的问题是,虽然规模上去了,但同质化严重。不过,由于镇域经济发展的相对独立和考评体系,很难在短期内真正实现资源共享、错位发展。

这位官员说,电子信息产业是个很好的面子工程。短期内也很难实现利益均衡化发展。在一些优质项目的争抢上,很难做到“联动互补”。可见,规划中的原则,是个理想境界。要实现规划中的理想境界,关键要看市里具体的统筹决策,光一个规划是远远不够的。

大规划怎样真正落地

一位经济学者曾针对全国产业及区域产业规划发表过这样的观点:看一部规划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有两个衡量指标,一是有没有实实在在的资金扶持计划,二是有没有特殊政策倾斜。

《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专门提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人才、转型、技术创新等)和保障措施。例如,在对大项目的保障措施上,明确提出要加大资源配置倾斜力度。存量资产、土地资源、优势原材料优先满足重大项目建设需要,闲置存量资产可以以参股或划拨的方式注入,土地资源的相关费用予以优惠。加大财政对重大项目前期费用的资金支持和改造贷款贴息的支持力度,资产担保公司优先为重大项目融资提供信用担保。

但也有人认为,这个规划提出的配套措施线条还是太粗。比如大项目,究竟多少以上是大项目?

因此,规划出台后,企业界尤其是重点企业,对资金、帮扶的诉求各有差异,希望尽快搜集业界意见,出台细化执行方案。

对此,刘炯贤说,接下来首要的就是要重点加强宣传。从2010年起,将连续五年,每年投放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3000万元,2010年将投放内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专项扶持资金1500万元。

他说,市经信局还在抓紧出台《东莞市信息产业重大项目资助扶持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通过专家评审,筛选一批有发展前景、经济和社会效益好、技术领先和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信息产业重大项目进行重点资助扶持,培育和扶持一批信息产业龙头企业特别是民营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继续跟进中兴通讯等国内外信息产业重点企业的项目引进工作。

怎样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国家大力支持,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较好条件。鼓励大学生艰苦创业,为信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信息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建议》提出,信息产业要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同时要求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围绕《建议》的要求,“十一五”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优化产业环境,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张产业规模,逐步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的附加价值;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努力增强创新能力,突破自主关键技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基础性核心产业,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培育跨国型骨干企业和民族知名品牌,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推进产用互动,促进产业融合,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实施核心基础产业振兴、技术创新、资源整合、产业聚集和应用促发展等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信息产业。

“十一五”信息产业的重要任务:一是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二是实现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拓展新业务,保持电信服务业持续、稳定增长;四是加快邮政体制改革和业务发展;五是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六是构筑适应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七是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八是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加快核心产业的发展;九是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专业化;十是振兴电子装备业,开拓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新局面。重点抓好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集成电路、软件、先进计算等重大工程。

信息产业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与措施。

现代信息技术是如何发展的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它在人们生活、国际军事政治以及经济等许多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技术正在向更新的方向发展,其操作也更趋人性化,产品更加个性化而且性价比进一步提高,使得信息技术在各方面的影 响更深、更广。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生活;发展趋势 所周知,信息技术已经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能够完成数据的采集、加 工、处理等过程,有效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 的各种需求。对于人类而言,五次信息革命造就了今日信 息技术的辉煌,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在人类 历史上不断绽放着光彩,甚至成为与人类生活最息息相关 的科技之一,无论是其发展现状还是未来趋势,都值得我 们认真面对并深入研究。 电子书从近些年来的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不难发现,世界各国早 已将信息技术规划为国家重点战略发展方向,争相投入更多 的人力和财力,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也因此几乎覆盖了全球 每一个角落,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我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都起到了天 翻地覆的变化。首先,在社会生活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作为 信息的传播方式之一,以其高速、量大、便利的优势,迅速 占领了全球并逐步取代了很多传统信息交流方式,甚至强烈 冲击了前四次信息革命的成果:网络读物、电子书的流行冲 击了传统印刷术产业;网络社交软件、Email等频繁使用影响 着电报和电话的使用;网络媒体的流行和发展也降低了广播 和电视的使用比例,如图1所示。其次,在国际军事、政治 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与成功,其迅速的改变着人 们已经发展多年的社会格局,甚至随着各个国家对信息技术 的重视和投入,其所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各军事大国不断 加强投入,努力发展现代军事、将信息技术看做一种重要的 军事力量、不断争夺信息制高点、预示着信息技术在政治和 军事等很多领域也逐步成为主流。最后,在经济方面,无论 是信息技术所带动的相关产业,还是企业依靠信息大数据来 调整发展方向,都标志着信息技术成为现代经济密不可分的 一部分,信息技术正在不断改变着世界的每一领域。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每 一小步都能在社会变革中有所体现,不仅仅在我们的日常 生活中,教育相关领域的信息技术也会在未来不断绽放出 绚丽的光彩。 2.1 信息技术的操作人性化。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是 信息技术最显而易见的发展趋势。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主 体是人,其服务对象也是人,那么信息技术所呈现在我们 面前的状态也必然要解开“机器”的束缚,而做到从页面 呈现到使用方式越来越人性化、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以 条形码扫描器为例,其被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人机界 面装置之一,几年前,条形码扫描器在生活中还仅仅出现 在商场购物等场合,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 手机APP都有了条形码扫描的功能。但是由于其技术刚刚起 步,在简单的手机应用中准确性和操作性性都有很大的进 步空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便捷实用的条形码扫描技 术将会得到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深入到生活中每一 个角落,更准确、更便利、更加人性化的为人类服务。 手机2.2 信息技术产品的个性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使用 人群的不断扩大和复杂,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也是未来信息 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当今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迅 速变化,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多,信息行 业竞争愈发激烈,这就要求信息行业的开发者必须依据不 同的使用需求来研发不同的信息产品,用不断更新换代的 技术来满足需求越发复杂的人群。以市场主流手机三星和 iPhone为例,三星手机的型号众多,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借助多样的选择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在三星的压力 下,iPhone今年也改变以往手机型号单一的研发模式,推出 了iPhone plus来满足有屏幕尺寸需求的人群。不仅如此,无 论什么品牌的电子产品,其功能都在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 调整和发展,体现了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个性化的趋势。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以1998年信息产业部成立为标志,信息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全球信息产业剧烈动荡、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过去的五年,是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

信息产业一直保持2-3倍于GDP的速度发展。2002年,全国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5726亿元,占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2.3%提高到5.7%,通信业增加值达到2746亿元,占GDP比重为2.7%,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980亿元,占GDP比重为3% 。

电信业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实现了向世界第一大电话网的跨越。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2亿户,是1997年的5.3倍,固定电话用户2.18亿户, 移动电话用户达2.12亿户。电话普及率由1997年的8.11%提高到33.74%。

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通信网基本形成。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2.84亿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71亿户,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776万路端,光缆总长度达225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47.3万公里。与我国开通电信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0多个,实现移动电话漫游的达到120个。

电信业在发展中加大改革力度。经过改革重组,电信领域实现由垄断经营向竞争开放转变。基础电信领域已经有6家骨干企业,增值电信领域已经有4400多家经营者。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电信业稳步实施对外开放。

电信管理体制实现由政企合一向政企分开、依法管理的转变。

产业规模取得新的突破。2002年销售收入 1.4万亿元,比2001年增长20%,五年平均增长25.2%。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国内各工业部门首位。

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全行业吸收外资超过700亿美元。2002年出口925亿美元,居我国外贸出口第一位,对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46%。彩电出口1800万台,为1997年的5倍。通信类产品进入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结构调整取得新的突破。投资类、消费类、基础类三大类产品结构的比重进一步趋于合理。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公司战略成效显著。产业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初步形成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带。

技术创新取得新的突破。软件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2002年营业收入1100亿元,经认定的软件企业有6000多家,软件产业基地11家,中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集成电路产量由97年的13亿块提高到85亿块,技术上已具备0.18微米芯片设计开发、规模生产能力。

二、下一步发展思路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并明确提出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信息产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应争取在国民经济全局中有更大作为。

(一)2003年宏观发展目标

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632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9%,其中在电信业中,电信业务收入4510亿元,发展固定电话用户33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200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9.4%、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0.1%。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领域,销售收入1.64万亿元,增长19%,出口总额1000亿美元,增长8%。

(二)发展机遇

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并强调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将促进信息产业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存在的主要问题。电信领域:电信网间互联不畅问题突出,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电信立法滞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领域:结构性矛盾突出,核心技术与国外的差距明显 ,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增大。

(三)政府将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1. 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加大监管力度,实现通信业有效益的快速增长。

加强对行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需要的关系,注重投资建设的综合效益,防止过度投资;处理好发展新技术与业务更替的关系,使新业务渐进发展,平滑过渡;积极调控和引导市场,防范投资风险;加强规划指导、整顿建设市场、引导企业联合建设,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加强对业务发展的政策引导。引导企业调整发展思路,将发展着力点转变到提高效益与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统一;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形成运营、制造、信息服务等多方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链;引导和推动运营企业开发国际市场。

发挥技术标准对通信发展的指导和支撑作用。加强通信技术标准工作,保证通信网的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积极开展与下一代电信网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按照"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原则,继续做好第三代移动通信相关技术试验的组织工作。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确保网间通信安全畅通。要从8个方面采取措施:技术方面,建设网间通信质量监控系统;管理方面,建立网间通信质量联席会议;经济方面,调整网间结算标准,理顺结算关系;标准方面,建立网间通信质量标准考核体系;舆论方面,建立网间通信质量通报制度;教育方面,进行基本行规教育;政策方面,出台"硬措施";法律方面,对恶性互联互通事件追究刑事责任。

建立电信普遍服务机制。一是要保证目前的普遍服务水平不下降。另一方面 是要不断提高农村边远地区的通信服务水平。

加快制定《电信法》。信息产业部对《电信法》的起草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已经把这项工作作为了今年工作的重点。成立了起草领导小组、起草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在《电信法》的立法工作上,要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目前我们也在对国外的电信法进行研究,但是也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

2.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调整和发展力度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努力扩大内需和出口。在保证大宗出口产品扩大的同时,抓好软件与集成电路的出口;在保持传统出口市场份额的同时,继续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在努力扩大产品出口的同时,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扩大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国内产品出口。

加快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立足国内产业比较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

加快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全面落实18号文件规定的投融资、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继续加强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工程中心建设。加大对国内软件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和龙头企业。提高集成电路加工制造能力、市场占有率和设计水平。

加大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监管和行业调控力度。加强价格协调、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监督,打击假冒伪劣、制止恶性竞争。加强指导和协调,支持企业主动应诉反倾销调查,妥善解决专利纠纷。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产业损害预警系统。

以推广应用为重点,积极务实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积极推动政府上网扩大范围,建立高效的政府部门业务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着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应用信息化建设进行生产管理流程再造,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加强信息资源开放和利用,丰富网上应用,开放公用数据库,推进社区信息化。(完)

如何发展信息产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信息产业发展工作、如何发展信息产业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如何发展信息产业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